中山该如何从发展大局、时代大势中寻找“坐标”,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2月1日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委员通道”上,市政协委员、简爱集团董事长罗辑俐提出“迎接港珠澳大桥新周期,推动中山强劲发展新机遇”的建议。
罗辑俐认为,港珠澳大桥的经济意义在于连接港珠澳三地,促进珠江西岸经济发展,推动粤港澳经济圈的形成和持续发展。2023年,随着“港车澳车北上”新政实施,进一步打通供应链、产业链、服务链,为中山和港澳的经贸合作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香港澳门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的中心,但物理发展空间有限、经济成本高昂。目前,中山工改取得一定成绩,已具备更多的跨境创新要素及上大项目的条件,中山正在建设产业大市,制造业基础扎实,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罗辑俐表示,可通过经济和城市功能上互补,着力打造“港澳科技孵化+中山产业转化”模式,建议中山市政府部门牵头行业商协会平台,共同邀请港澳企业家前来中山建立总部基地、销售中心、研发机构;让港澳科技企业及产业资本在中山落户和创新创业。
人才是发展的重要因素。罗辑俐还建议,通过发挥中山宜居特点、提供优质服务,并利用好特色文旅吸引并留住港澳人才在中山安居乐业创业。
罗辑俐表示,应由政府立项制定出台安居创业优惠配套制度,包括购置住房、汽车、养老及生产厂房的投融资制度,建立操作性和便利性更高的流程。
在服务方面,罗辑俐建议政府加大力度打造“中山政务服务”品牌,嵌入更多港澳要素,为港澳人士提供更精准、更便利的环境软服务。比如,在港澳人才跨境执业方面,可建立一套认可清单制度,相关人才备案后便能在中山提供服务。
同时,利用好“天下为公”“敢为天下先”、博爱中山、孙中山故居、孙文公园、翠亨古村落、岭南名汤三乡温泉、南粤名菜石岐乳鸽、小榄菊花宴等一系列文旅城市IP,以文旅软实力打造更多吸引港澳人士来中山的网红打卡点,把“流量”转为“留量”。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