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发言大会 | 民革中山市委员会:推进旧城旧村改造,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2-02 来源:中山+

2月2日上午,政协第十三届中山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发言大会。民革市委会副主委代表民革中山市委员会发言时提出,中山加快实施旧城旧村改造工程,有利于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城市形象。

民革市委会副主委王开兵。记者 余兆宇 摄

为协同“工改”和“百千万工程”,有序推动中山旧城旧村综合改造,民革中山市委员会建议:

加快构建完善的城市更新政策法规体系,参考上海市、深圳市以及周边城市做法,尽快制定并颁布实施我市城市更新条例,以法治思维和方式约束指导城市更新工作,将城市更新改造中的矛盾和问题纳入法治化轨道进行解决,使城市更新有法可依。

强化“三旧”协同改造,增强工作系统性,在设立“工改”基金的基础上,拓展设立“三旧”改造基金,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系统摸清全市旧城旧村数量、范围、人口、产业、历史文化资源等底数,按照“分区引导、分类施策、分步推进”的原则,形成“一村一策”的单元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建立正负面清单管控制度,有序推进改造。

探索以多元路径协同实施改造工作。借鉴上海杭州统筹“做地”经验,由国企(市级城市更新公司)作为“做地”主体引领旧城旧村改造;借鉴广佛一二级市场联动经验,进一步将“做地”与土地开发建设一并通过公开招商选定“做地”主体;鼓励厂村混杂地区综合改造,将产城融合社区连片“工改工”项目与部分村改项目联动进行综合改造,探索土地置换路径,优化用地布局,探索征收补偿新方式(物业+现金),保障乡村可持续发展。

借鉴“工改”经验,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在全面改造方面,可筛选可行性较强的项目从政府主导模式、“做地”模式、一二级联动开发模式等路径,推动试点项目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在混合改造方面,可协同实施文化兴城战略,推动孙文西路步行街及周边历史建筑、文物遗址等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将其打造成为讲述“老城故事”、寻觅“老城记忆”的一张靓丽名片;在微改造方面,可协同绿美中山生态建设,推动一批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 汪佳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浩勤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