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上午,中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代表团会议。人大代表们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紧扣各项工作报告的主题,联系工作实际,谈感受、话发展、献良策。
报告提出,加快健康中山建设,持续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工作,建成一批中医传承工作室,新增50个“中医阁”,推动镇街医院100%设立中医临床科室,完善“防治康”一体化服务网络。“这一举措恰恰能发挥好中医药在预防、医疗、康复、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不断做大做强我市医药健康产业,推动中山中医药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人大代表、东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科负责人郑杰君感慨。
他认为,当前,“健康城市+智慧医疗+互联网”已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完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也成为医疗体系改革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我市已建成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健康医疗一卡通管理、一张卫生专网、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计生管理资源库,有效应用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健康服务、药物使用、综合管理、计划生育6项业务中,并与广东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市级其他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与交换。但他在工作中发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使用时仍存在平台电子病历不完整、区域卫生信息化横向连接不完善、老年人运用信息平台困难等问题。
对此,郑杰君建议继续优化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从实现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平台信息化管理、优化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嵌入与平台集成建设、促进区域卫生平台信息化横向连接以及简化老年人就医程序5个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市民获得感“双提升”。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