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代表团会议,人大代表们认真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香山古城保护活化,推进香山名人馆等项目建设”“坚持以文塑城,高标准建设香山书院,完成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改造升级,推动香山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市人大代表冯嘉锐表示,这些部署让一众新老中山人感到振奋。
冯嘉锐认为,古城活化保育是赓续城市历史文化的事业,也是老城区提升人居环境、以保护促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过去几年,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兴城”战略部署以来,中山文化强市的各项工作蹄疾步稳,去年孙文西路步行街创建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岐澳古道踏春之旅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南区沙涌历史文化街区等各镇街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活化工程百花齐放,让人眼前一亮。“不过,目前我们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修缮缺乏技术标准和具体要求。历史建筑谁保护谁投入的主体不明确等问题也没有具体的地方性法规可依,各镇街的保护活化工作迈出的步伐也大不一样。”冯嘉锐表示。
冯嘉锐建议,要及时总结提升中山在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方面成熟的经验做法,将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纳入地方立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留住城市记忆的期待,为中山市高质量发展、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进一步提供法治保障。通过“小切口”立法形式,填补除去文物、历史建筑之外的其他具有传统风貌建筑立法方面的保护空白。要进一步摸查中山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家底,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资源,从明确责任主体、明确保护资金来源等方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即明确“保护什么”“由谁负责”“由谁来管”“怎么保”“怎么罚”等问题。
他还建议,要从保育、规划、设计、社区营造、历史文化、本地工匠等方面,成立相关工作专家人才储备库,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等进行有效、专业的保护。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