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攻坚三周年|中嘉污水处理厂:科技赋能 智慧治水

发布时间:2024-10-26 来源:中山+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刚刚进厂处理的污水,通过‘底曝’的方法(一种注氧方式)为污水增氧,帮助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以达到初步净化的效果。”10月24日下午,在中嘉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现场,深达6米的处理池中,污水正在气泡的作用下不断翻滚着。中山公用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兴泉介绍,经过20个小时、十多道工艺的处理后,这些由浊转清的达标水体经紫外线消毒杀菌后,将排入岐江河。

污水处理厂是“治水”行动的重要一环。在三期工程建设之前,中嘉污水处理厂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营的状态,路面因此常常出现污水乱冒的现象。2022年,中嘉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开工建设,为抢抓工期,排水公司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全力推进三期扩建项目,经过多方努力,整体工期缩短30%,实现当年立项当年通水。

中山市中嘉污水处理厂。 记者 缪晓剑 摄

该项目的顺利通水也意味着中山污水处理体系的再一次升级突破,基本解决前期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中嘉污水处理厂的纳污范围包括沙溪镇、南区街道以及西区街道,污水处理规模为40万吨/天,较建成前规模翻倍。

数据显示,自三期扩建项目商运以来,该厂污水处理总量约8000万吨,日均处理量16.35万吨/天,有效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中山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较实施前提升了37%。徐兴泉表示,随着处理能力的提升,排放河涌的污水明显减少,城市河涌水质亦得到显著提升。

为打破全市多个涉水部门、单位的数据壁垒和管理壁垒,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探索“厂、网、河一体化”全要素治水管水机制,深化排水厂网一体化全覆盖运维管养模式。位于中嘉污水处理厂内的中山市智慧排水平台,便是在这一机制的引领下、采取政企共建方式,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起来的。

它具体能解决什么问题?徐兴泉一边操作着智能电子大屏一边介绍,比如信息更新的“动态化”和排水调度的“智能化”。通过在排水管网等关键节点设置感知设备,使用者可以实时掌控该节点的运行情况,当出现异常事故预警时,及时科学调度。该平台还可以分析挖掘防汛相关数据规律,评估城市主要区域积水风险等级。并为防汛队伍配置移动单兵通信设备,开启防汛抢险“现场直播”模式,实现“一屏呈现、快速响应”。

此外,通过对中山市城区泵闸站进行改造、排水管网物联监测以及开发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排水设施状态智能识别技术并进行系统集成,可减少30%的排水设施运维及应急响应处置人员,降低人工成本。

徐兴泉介绍,目前该平台已部分建成投入使用。未来,这个系统将实现中心城区集管网状态监测、污水处理厂全链条监测、河涌水质自动监测、智能闸站联控、防洪排涝监测、水务工程管理等于一体的功能,为中山织密一张覆盖全流域“治、调、防、救”的智能水网。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查九星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