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租金上涨、出租屋迎客忙……从中山沙溪村民口中读懂河涌之变→

发布时间:2024-10-30 来源:中山+

从空中俯瞰象角涌,河道如同一根绿色的丝带,从大片的农田中蜿蜒而过;田埂上,农民们低头忙碌着,期待着一季丰收;与之呈T字形交界的沙溪涌,偶有“河小青”驾着小艇经过,“突突”的马达声惊跑了即将上钩的鱼儿,引得垂钓者一阵叹息。

治理后的沙溪涌水质转好,周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记者 缪晓剑 摄

数年前,这里曾是人人绕道而行、掩鼻疾走的臭水沟,经过沙溪镇持续三年的整治,如今已成为村民散步垂钓的好去处,处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10月29日,记者从沙溪镇获悉,目前该镇28条河涌中,原来11条黑臭水体均已基本消除黑臭,劣ⅴ类水体从25条锐减到10条以内,在这场“治水”攻坚战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象角涌:
农田租金较五年前每亩上涨500元

闲来无事的时候,吴跃光总爱和同事们在河边走走,感受秋日的宁静与美好。吴跃光所就职的元一智造有限公司,距离象角涌不足30米,步行一分钟便可到达。2022年,公司厂房还在建设时,河涌里的水还是黑臭的状态。担心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公司日后的形象,吴跃光一直十分关注整治工作的进展,隔三差五就来河边看看。亲眼见证水质一天比一天好,他觉得特别欣慰。

在象角村村民阮耀祥的童年记忆里,象角涌曾经非常清澈,村里人总爱在河里游泳,但自从2002年起周边工厂变多之后,河水便越来越黑,前些年甚至老远就能闻到臭味。“现在不同了,河水又清了。鱼儿也回来了,我每天早晚都会来河边走走,锻炼身体。”阮耀祥说。

治理后的象角涌。记者 缪晓剑 摄

水质的改善,不仅为周边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悄悄地富了村民的口袋。

据了解,象角村是传统农业大村,多年来,象角村的农田都出租给农户种植西洋菜以及通心菜这两种水生蔬菜。象角涌未整治前,这些水生蔬菜因周边水源受污染,名声曾一度不太好,农户们也要想各种办法解决灌溉难题。

治理后的象角涌,水质得到改善。记者 缪晓剑 摄

“整治后,象角涌的水质达到五类水标准,农户们可以直接引水灌溉,省去了很多烦恼,对种植也更有信心了。”望着薄膜大棚里长势正旺的通心菜,阮耀祥笑着说,农田的租金相比五年前,每亩涨了约500元,村集体收入也多了不少。


沙溪涌:
出租屋从无人问津到人气满满

“上钩了上钩了,又是一条肥鱼!”一连串熟练的收竿动作下来,一条活蹦乱跳的罗非鱼被装进了水桶中,许是觉得收获还不够大,村民老陈又重新套上鱼饵,开始了新一轮的蹲守。此时地上的水桶里,除了罗非鱼,还有几条鲫鱼和鲤鱼。老陈的同伴说,自从河涌水变清后,他们几个老伙伴就经常到沙溪涌来钓鱼,有时一待就是大半天。

自从河涌水变清后,不少市民到沙溪涌来钓鱼。 记者 缪晓剑 摄

从地理位置看,沙溪涌与象角涌呈交汇状态,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直排。在整治前,水质也与象角涌一样,多年来又黑又臭,沿岸的居民都不敢开窗通风。但自从2021年6月开启整治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说起沙溪涌的前后变化,在周边做了近十年出租房生意的裴女士感触颇深。裴女士是江西人,在紧邻沙溪涌的马路两边都各有一栋出租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靠马路一侧的出租屋生意一直比较火爆,但靠河涌这一侧的出租屋却无人问津,原因就是河涌太臭。

经过整治后,河涌水质一天比一天好,沿岸的违章建筑也被一一拆除,裴女士率先搬进了靠河涌一侧的出租房里。她笑着说,住河边,不仅视野开阔,还比马路边更安静、空气更好,现在很多租客都纷纷搬了过来,可谓人气满满。

 “四大法宝”随身带
以拆违为切入口为管网铺设腾空间

据了解,象角涌的治水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23年完成,通过截污和打通污水主干管,实现污水输送通道的通畅;第二阶段于2023年9月启动,主要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逐家逐户接入污水管网,使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效率大幅提高。

沙溪镇副镇长陈嘉毅介绍,在治水过程中,专班同事通常会随身携带撬棍、量尺、水桶和试剂这四大法宝,逐一撬开井盖排查河水倒灌口,确保污水管网健康、低水位运行,有效实施清污分流。

在沙溪涌的整治过程中,治水专班还遇到了不少困难,包括上游的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对沿岸80多栋自建房的逐一排查,以及上门铺设污水支管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治水专班对沙溪涌全线的污水排口进行了摸查,发现有200多处排口,同时发现沿岸共有100多处违章建筑,既侵占了河道,也影响了河岸的美观。

治理后的沙溪涌水质转好,周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记者 缪晓剑 摄

于是,以拆违为切入口,治水专班联合村委、城建、农业、综合执法等部门,通过劝说居民主动配合,在三个月内对河边5米范围内的所有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为后期铺设污水管网腾挪出了空间,也为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河涌沿线的污水排口已经全部完成截污,80多栋自建房的生活污水也都全部通过新建的污水支管接入了主干管网,河岸两边还修建了护栏,河岸一侧的闲置地块也被改造了侨友林,今年清明节前后,陆续种植了异木棉、榕树等树苗,进一步美化河岸环境。

加快攻坚源头治理
探索治水、管水全链条体制机制

象角涌与沙溪涌的成功治理,是沙溪镇上下铆足干劲、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一个生动切面。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沙溪镇同步加快攻坚源头治理,包括1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87个小区及150家厂企的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和支管接入,城市面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等,目前,已从1.0版本的末端截污向2.0版本的源头截污迈进,末端截污为源头治理工程争取了时间和空间,而源头治理项目进一步稳定巩固了前期治理成效。

治理后的象角涌。记者 缪晓剑 摄

眼下,沙溪镇正依托排水厂网一体化项目全面补齐市政管网空白,对既有老旧管网进行清检修,实施错混接改造,大力推进挤外水、降水位、提浓度等提质增效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陈嘉毅表示,治水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如今的成效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关键要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下一步,沙溪镇将不断提高排水设施的专业化精细化运维水平;进一步分类推进排水许可管理,加强排水行为常态化监督执法;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治水、管水全链条体制机制,为河涌长治久清及绿美中山建设夯实基础。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吴森林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