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志愿者洪建明:累计服务超6000小时,搭建平台助残疾人婚恋交友 | “百千万工程”暖心篇

发布时间:2024-12-27 来源:中山+

12月24日下午3时,位于石岐街道的中山助残志愿者协会办公地点内,几位志愿者正紧张忙碌着。洪建明正与她们开会商量本周六为残疾人开展的义诊、义剪志愿服务活动。“大家协助时,一定要细心关注到残疾人的需求,多主动帮忙。”洪建明看着电脑工作方案,向助残志愿者们强调着注意事项。

中山市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洪建明。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洪建明是中山市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他自2011年起投身志愿服务,2017年起专注助残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了6000小时。在他的带领下,全市组建了29支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开展更换照明设备、小家电清洗、婚恋交友、微心愿圆梦等一系列助残志愿活动,全方位满足了残疾人的多元化需求。

用心用情帮助困难对象

2011年,在中山博爱精神的感染下,洪建明成为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自成为志愿者以来,洪建明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

受助者写给中山助残志愿者协会的一封感谢信。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一次探访中,他认识了石岐街道的独居服务对象杨伯。杨伯因身体残疾,收音机成了其仅有的消遣方式。他留意到杨伯的收音机已破旧,于是主动到沙岗墟为他购买了一台更好的收音机,并常常组织志愿者上门和杨伯聊天解闷、帮助搞清洁卫生。然而,第二年春节刚过,杨伯突然去世。杨伯的离开曾令洪建明伤心数日。在资深志愿者的开导下,他才逐渐从负面情绪当中走出来。“杨伯一个人生活,很孤单。知道他最后走了,我内心有些无奈,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洪建明说。

几年来,洪建明接触到了包括儿童、贫困学生、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不同的服务对象。“我觉得残疾人更需要帮助,假如一个家庭里有一个残疾人,首先是家庭的开支会增加,其次是需要有一个人来照顾,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劳动力,这也让不少残疾人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洪建明说,从2016年起,他开始担任中山市助残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专注助残志愿服务。2019年中山市助残志愿者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协会会长。

“点亮”1000多个困难残疾人家庭

据了解,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六类。为更好帮助每一类残疾人,洪建明自学了不少知识,“比如与听力、言语残疾人沟通时,我们需要会基本的手语;协助视力残疾人行走时,需要懂得让他们搭着我们的后背;接触精神残疾人时,需要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摸清他们的想法。”洪建明说。

洪建明(中)和助残志愿者一起上门,为困难残疾人家庭点亮“微心愿”。受访者供图

除了自学知识,洪建明还会尽可能去发现残疾人的需求。他在每次探访残疾人家庭时都会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并细心观察其生活的环境。久而久之,他发现很多残疾人家庭存在灯具损坏等问题,但因经济和身体等因素没能力去更换。

2017年,在他的带领下,中山市助残志愿者服务总队联动了中山市华艺灯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中山供电局高峰爱心服务队一起开展“光明行动”活动,为残疾人士更换照明设备。

洪建明介绍,“光明行动”为期一年,主要为全市生活条件相对较困难,行动不便的一级、二级残疾人士解决家庭照明设施陈旧、耗电的问题,帮扶了1000多个困难残疾人家庭。“为他们的家庭带来光明,也寓意点亮残疾人士的生活,鼓励他们对生活要充满希望。”洪建明说。

搭建平台助残疾人婚恋交友

2019年,一场别开生面的婚恋交友活动在中山举行,为34名残疾人牵红线、搭鹊桥。当天共促成7对单身青年牵手成功。

“残疾人的婚姻该怎么经营,是一个需要社会关注的问题。”洪建明介绍,残疾人渴望像普通人一样可以经历各种情感,谁都盼望有一天可以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与家庭。

为进一步打破残疾人在婚恋交友方面的交流壁障,让他们在自由、放松的平台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中山市助残志愿者协会打造了“阳光鹊桥”关爱残疾人婚恋项目,组织单身残疾人开展联谊活动。至今,活动已成功举办数届,促成了20多对青年的成功牵手。“通过这一项目,为他们建立健康、正确的婚恋观,增强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更加积极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洪建明说。

助残志愿者入户开展“洁亮工程”——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清洗家电。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来,在洪建明的带领下,全市组建了29支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开展了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除了“光明行动”“阳光鹊桥”项目外,他们还组织“洁亮工程”“点亮心愿,成就梦想”“特殊义剪”志愿服务活动等。

洪建明表示,接下来,除了继续开展品牌活动、为残疾人谋福利外,也将更加注重残疾知识宣传,“我们希望能走进学校去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同时希望打破孩子们对残疾人的认知偏见。”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