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人资环委:外出调研为发展“取经” 下沉一线为民生献策丨两会前奏

发布时间:2025-03-21 来源:中山+

为切实推动“美丽中国”战略和“美丽广东”建设在中山落地生根,2024年,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政协人资环委”)聚焦城市空间品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治水、老旧小区改造等重要议题,组织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等履职活动,助推一批实招硬招落地实施,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力推进美丽中山建设。

为提高中山城市空间品质
“取经”“献策”

2024年6月30日13时55分,三辆满载来自社会各界代表“体验官”的深中跨市公交,缓缓驶出中山博览中心公交枢纽站……随着深中跨市公交线正式运营,以及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南中高速等相继建成通车,中山公路网日益完善,实现跨珠江口“海陆空铁”全方位深度融合‌。

过去一年里,市政协人资环委带着问题向外“取经”、向内摸索,组织市政协委员赴浙江杭州、湖州、宁波和金华市,开展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全力构建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为主题的专项调研。调研结束后,市政协人资环委深入中开高速、深中跨市公交博览中心公交枢纽、深中航空港及南外环道路改造工程等道路施工现场开展民主监督,围绕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与周边区域的市政道路及商旅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建设、跨市公交枢纽公交衔接、交通标识完善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织密交通网的同时,不少桥下空间陆续出现垃圾堆放、杂草丛生、违法占用等现象。为将“桥下乱象”改变为“桥下风景”,市政协人资环委组织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组织相关部门共商对策。目前,中山通过改建停车场、建设休闲公园、种植花木苗等方式,成功打造了一批“高颜值”的桥下空间,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

中江高速横栏镇贴边村段的桥下空间活化为篮球场。(资料图片) 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聚焦“百千万工程”深入调研

2024年是中山市“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的关键一年,市政协人资环委也在治水、老旧小区改造等议题上持续发力。

治水方面,市政协人资环委组织市政协委员到港口镇开展“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民主监督活动,实地考察了石特涌、大破浪涌、新建涌、港口镇污水厂、农污项目点等建设情况,并在座谈会上围绕治理工作的难点、堵点进行深入交流、提出意见建议。

为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实事走深走实,市政协人资环委到石岐街道、东区街道的多个老旧小区开展民主监督调研,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后期维护、交通与停车、文化培育和引入“活水”等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其中,市政协委员温彩蓉建议,可以通过建设“外围中心停车场+特色小交通”的方式,建设立体停车场,与社会资本合作,解决停车难、车位少的问题,同时可以将盈利用于老旧小区后期的维护运营。

改造后的松苑(横)街小区。(资料图片) 记者 缪晓剑 摄

此外,市政协委员还深入三角镇福源路入口通道,阜沙镇广珠西线高速东阜出入口、阜建路,港口镇花蓢滘等重点项目,察看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9+2”道路沿线整治、“六乱”专项整治等项目推进情况,围绕为民增收、加强社会宣传提升群众支持度和参与度,以及“一河两岸”环境整治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将加大民生监督履职力度
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建言

2024年,市政协人资环委紧紧围绕人口资源环境领域中的、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精心选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当前,城市IP策略已日渐成为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构建中山城市IP战略体系、打响城市知名度,市政协人资环委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山东省青岛市开展专项调研,研究策划与传播模式,探索激活中山经济新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专项履职工作是市政协近三年来的一项重点工作,2024年正是成果巩固期。为持续深化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市政协人资环委开展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工作对口协商活动,视察市政务服务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窗口,市政协委员带着走访调研收集到的问题与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协商。

2025年,市政协人资环委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及重点民生实事,组织委员考察、视察活动,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污染治理工作、民生热点等方面的民主监督履职力度,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促发展。


编辑 增曾淑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苏小红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