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饭、砂锅粥,这些中山特色大家都不陌生。不过,坐在发电厂里吃,你未必体验过,说的是港口新晋文旅网红,它有一个散发着“机油味”的名,叫做“粥厂”,下面就带大家去看看。
还没到中午12点,位于港口镇发电厂旧址的这间餐厅就已经停满了车,宽敞的大厅开始热闹起来。
顾客:“第一次过来,在抖音上看到的,所以今天约了一起过来。”
顾客:“我看人家发了宣传,所以知道这里。”
顾客:“第二次过来,看到有人发朋友圈宣传。”
这家叫“粥厂”的餐厅于去年国庆节开业,最高峰一天迎客5000多人次。吸引大家的,除了港口本土特色美食之外,还有独特的就餐环境。
餐厅主理人苏剑钊:“我们在网上参观了很多工业风的旧厂房改造项目,我们这个港口发电厂的发电机原来就放在这几个位置上,大的吊机以前是吊发电机的,还有保留了这个抽风,这个‘团结 奋发 创优 高效’标语是以前保留下来的。”
工业风的创意来源于网络,也依靠网络往外传播,这家新晋网红餐厅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浓烈的互联网色彩。主理人阿钊原本从事建筑工程,后来决定与朋友阿华、阿强合伙,将这家废弃的发电厂改造成为餐厅,三位80后“大男孩”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到经营中。原本内敛不善言辞的阿钊开始尝试“抛头露面”拍短视频。
苏剑钊:“搭档鼓励我去做,试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当时很害羞,不敢在网络平台露脸。”
苏剑钊搭档卢健强:“在做视频的时候,请教了一些专业的公司,教我们怎么做?怎么拍?怎么去传播?慢慢地积累流量。”
阿钊“心大心细”地尝试拍短视频上传网络,没想到引发广泛关注。
苏剑钊搭档黄锦华:“这里装修的过程中,我们会拍一些视频,拍出去了之后,有很多类似于抖音公司、小红书公司会来找我们聊合作这个事情,当时开业的时候还是很火爆的。”
一回生两回熟,主理人阿钊慢慢练“厚”了脸皮,在镜头面前逐渐找到了感觉,变身网红博主,最近有一个视频吸引了13万的点击流量。
记者林绮武:“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喝粥,大家都会关心通风条件怎样?会不会闷热?所以这个也是他们现在网络平台作品需要去突出和宣传的一些关键点。”
拍宣传视频
卢健强:“将那个风扇突出它的特点。”
黄锦华:“你来说,我来拍,比如那些纸巾吹得动起来。”
苏剑钊:“大家好,又是我,今天我带你们看看我们的这把大风扇,这把大风扇直径有5.2米,很凉爽的。”
一把定制的、价值达三四万元的巨型吊扇,成为网络宣传的一个爆点,同时,餐厅也通过网友评论,及时找到并完善自己的不足。
卢健强:“涨粉还是要找一些大家关心的话题,比如有客人反映说我们这里好像很热,那我们就开个天窗 ,马上执行,一个星期内解决,这敢是我们的一个卖点。”
目前,这里除了餐厅之外,还有咖啡、奶茶休闲营地,加入了歌舞表演,阿钊他们正与港口镇文旅部门合作,将餐厅打造成为文旅新热点,这个项目在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乡村青年创业大赛中获得了乡村农文旅类别的奖项。
黄锦华:“最近香港播出一个美食节目,他们自己过来拍的,也没有花钱,节目播出了之后,最近每一天多了很多香港的客人。”
编辑 古淑雯 二审 牛宇华 三审 李紫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