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晚,中山市三角镇光明新涌河畔流光溢彩,一场融合水乡生态与时尚美学的“水韵三角·纱映光明”2025年水上婚纱秀暨光明新涌“岁月流金”工程亮灯仪式璀璨启幕。
当模特身着定制婚纱踏波而行,2.2公里河道化身生态T台,粼粼波光与两岸“岁月流金”主题灯光交织成画,近千名观众在《歌唱祖国》的合唱声中见证这场“治水成果展示+产业文化IP”的沉浸式盛宴,解码三角镇以水为脉、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从“污水河”到“幸福岸线”的生态蝶变
随着全场倒计时声,光明新涌2.2公里河道瞬间化身为流动的光影长卷。三角梅造型的灯光装置沿河铺展,生鱼纹样在护栏上灵动跳跃,13处“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点缀其间,与136户完成外立面改造的农房相映成趣。
“过去这里黑臭水体遍布,现在能举办水上秀,村民傍晚都来河边散步。”光明村党委书记杨炎萍介绍,历时一年的综合治理工程不仅完成3.6公里安全护栏建设、2公里灯光景观提升,更通过截污管网改造、河道清淤等系统性治理,使河涌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实现从“生态痛点”到“打卡地标”的转变。
作为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山三角)非遗嘉年华的核心活动,亮灯仪式同步揭晓了三角镇“以水为笔”的治理逻辑——将71条河涌纳入“百千万工程”整体规划,通过“一河一策”使5条重点河涌水质达标率超95%,迪茵湖生态公园等项目更成为湾区生态标杆。
传统产业借“水”破局的生动转型
当晚的水上T台秀以三幕叙事展开产业升级图景:首章“针尖上的传承”呈现岭南刺绣与婚纱工艺的碰撞,复刻水乡婚俗;次章“潮流三角”中,鱼尾裙摆融入镬耳山墙纹样;科技面料婚纱在第三章“向新而行”中亮相,隐喻产业从贴牌加工向自主研发的跨越。
“婚纱产业年产值突破1亿元,正从‘制造’向‘智造+文创’转型。”三角镇副镇长乔梁介绍,该镇通过搭建电商直播基地、扶持设计师品牌等举措,推动产业与非遗、旅游深度融合。
企业代表王先生坦言,如今河道景观成为婚纱摄影天然布景,带动周边摄影基地年接待量增长40%。
全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的尾声中,河面灯光与岸边国旗交相辉映。这场130分钟的盛会,实则是三角镇“水经济”逻辑的具象化呈现:高平村鱼塘治理后租金年增170万元,迪茵湖片区依托水系开发的文旅项目年客流量超50万人次,治水成效直接拉动婚纱、旅游等产业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