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社会
政务
教育
体育
娱乐
汽车
楼市
旅游
美食
情缘
人才
分类
逛街
艺术
收藏
文化
法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与社会
>> 正文
“全球通VIP名家讲堂”14日讲述
职业经理人的亲子关系
来源于:
中山日报
关注孩子的成长足印
生命的密码经由父母传给孩子。所以,这个世界里最紧密的关系就是亲子关系。在繁忙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往往将物质的关爱给予了孩子,亲子关系中最挚诚的部分却似乎在冷却。14日,著名亲子专家戴洁从“符号关系学”的角度,在中山移动“全球通VIP名家大讲堂”第二场讲坛中,以其独到的理念,生动、活泼地向中山市民讲述了家长们如何掌握现代亲子关系中的技巧与能力。
“关系”成为核心词
“亲子关系最简单化就在于父亲、母亲与孩子的三角关系,然后才能散发到社会上的其他的关系”,记者注意到,在戴洁的讲座中,“关系”一词成了讲述内容的核心,“无论是在稳定的家庭三角关系中,还是伴随着孩子成长、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纷繁芜杂的关系中,父母亲如果能够找到不同的角色,亲子教育便走上了成功的第一步。”
“父母与孩子、孩子与社会、为人父母者与孩子和社会的关系中,无论如何都会受到人的感情的牵制,这种简化了的‘符号关系学’式的处理方式,更能够认识清楚作为父母应该在更多时候站出来分析孩子所面临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然的,但爱的方式却是要理性的。”一位来自火炬开发区的母亲张女士,在听完讲座后这样告诉记者。
父母的三双眼睛两张脸
“处理与孩子的关系,父母需要有三双眼睛和两张脸。”这是戴洁对为人父母者最简单的要求,她说,父母的前一双眼是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后一双眼是要有终身学习的准备,心里还有一双眼就是要有无私的爱;两张面孔则是工作一张面孔,家庭一张面孔。
戴洁说,无论从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还是价值体系上看,做好家长与做好经理人、企业家、政治家都有截然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感受方式,除了能够看到孩子成长的脚印,更应该注重系统知识的获取。
“没有人是通过看一本书就会开车的,需要训练。同样道理,不是看一本书或者只听别人讲就能学会和孩子科学健康沟通,这也要训练,做好家长不是那么容易的。”
爱是亲子的关键
“人是否成熟不取决于肉体的形状,取决于心灵成长的程度,取决于精神人格的发育。”戴洁说,精神人格的成长最需要的营养便是爱。
她认为,由于人们的生存环境已经改变,市场经济人格特质中的平等、独立自主、主动、进取、自我奋斗已成为当前人们的主要人格特征,因此,家长的爱的方式也应该改变,同时还要与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子女所接触的世界、独生子女的心智模式、教育机制密切关联起来。
“接受、鼓励、爱、欣赏、表扬、肯定将是当前和未来父母表达爱的需要方式”,她说,家长更多的时候应该与孩子一起培养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精神以及良好的习惯,以适应孩子的全面发展。本报记者陈恒才采访后记:
“这个世界最终是要交给下一代的!”这是一个多么严肃的话题。当人们忙碌于事业,为了自己和下一代人的衣食无忧而发奋时,却发现他们错过了培育下一代的黄金机会,孩子的成材问题成为了他们的心头之痛。
“出现这种状况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和家族的担忧,也是一个民族的担忧。”从事五金行业的余先生告诉记者,戴洁女士说得很对,家庭培养孩子在一定意义上是满足父母的爱子私心,但在更大程度上,父母亲应有为整个民族培养未来栋梁的责任感。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视野越来越开阔,一方面,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打乱了之前传统的经验式教育计划,“第一个孩子生了,再养第二个孩子就有经验了。但是这种经验,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已经没有体验的机会了。”一位女士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当前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已逐渐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的主要人生目标,若按照传统的“老实、被动、听话、服从、等待”等人格特质要求和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亲子教育的兴起已然表明了这一市场的巨大空间,同时也给为人父母者以及孩子们都敲响了“警钟”,父母和孩子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下一代所面临的竞争将更激烈、更多层面,如果不做好准备,他们所面临的将不仅是发展的问题,更可能是生存的问题。
戴洁女士说,做好家长是难的!事实上,做好孩子也是很难的!无论是家长和孩子,都应该从做人的角度,去理解去认识“自我”在这个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通过不断地学习,助推社会潮流永远向前!
戴洁简历:
戴洁:拥有12年的培训经历,是一位出色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职业经理亲子关系培训师。
2004、2005年CCTV《绝对挑战》栏目特邀专家;
第五届、第六届CCTV服装设计暨模特电视大赛总决赛特邀培训师;
CCTV—2《找工作》节目特邀专家;
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8台《相约新家庭》节目特邀亲子关系专家;
湖北电视台《成长》节目特邀亲子关系专家;
中国人职业导航顾问联盟顾问;
上海东方大讲坛指导顾问、培训师。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18日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中山日报》
报料热线:13326901111 88881012
《中山商报》
报料热线:88211000 88881027 13450900000
公众服务热线
:968800828
本网
管理员邮箱
| 网站技术热线:(0760)88881015 | 传真:(0760)88881010 | 技术及合作QQ:2726858727
粤ICP备05077135号
本站由
中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本站网络实名:
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