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与社会 >> 正文  


薪火相传 助学育人
———中山市全球通助学协会成立五年回眸
来源于:中山日报


  春去秋来、光阴荏苒,中山市全球通助学协会成立五年了。到目前为止,该协会总共支出了1714755元,除了购买收据、电汇等用去1251.61元外,其它资金全数用于资助学生,先后共资助138名贫困生进入了大学校园。在协会资助的学生中,2002级首批受资助的18名学生已经顺利完成学业,其中有两名同学考上了公费研究生,其余同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今年,2003级毕业生有3名同学考上公费研究生,其余同学也全部走上工作岗位,就业率100%。


7月27日上午,已经放暑假的中山纪念中学校园里一片寂静,几位年轻人匆匆走向该中学的会议室。他们是中山市全球通助学协会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志愿者代表,这次是专门来到纪中与学生见面。会议室外,几十位学生用期盼的目光望着他们的到来。在简单讲述了全球通助学协会助学育人的由来及宗旨后,协会人员与同学们逐个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等内容。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当与所有的学生沟通完,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协会人员简单地用过午餐,就赶去另一个学校,和另一批学生见面。
    这是中山市全球通助学协会人员的工作剪影之一。五年过去了,在每一年的这个时候,协会都要做这样一件事,与中山市考上大学,却因家中贫困无力支付学费的同学们见面,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确定新一轮资助的同学名单。同时,也为协会资助过的同学举办座谈会、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举行欢送会。
    春去秋来、光阴荏苒,协会在这样的轮回中生生不息,受助学生也在协会的关爱下,经历了从磨难到新生的过程。
   
协会篇
———不仅助学,更重育人
   
    教育是一个国家腾飞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随着中山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每年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节节攀升,越来越多的学子能顺利地踏入大学之门,但是社会上还存在这样一群人:成绩优秀、一心向学、却家境贫寒、无力支付每年几千元的学费,正面临辍学的危险。他们该何去何从呢?
    中山市全球通助学协会胡伟会长说:“积极助力构建和谐社会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全球通助学协会的工作,不仅是对中国移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企业文化的最好诠释,更是企业支持教育事业、回报社会、构建和谐的具体行动。
    为了帮助这些优秀的中山学子顺利进入大学深造,2002年6月18日,在市总工会、团市委、教育局、民政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山移动公司倡议成立的一个非盈利性公益组织———中山全球通助学协会应运而生,其宗旨是“博爱济困、助学育才”:弘扬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博爱精神,助力中山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该协会每年资助一批品学兼优、考取大学但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的中山籍学生。
    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协会成立之初就定了一条铁的原则:专款专用。该协会的资金必须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学费,协会的人不能用这些资金来报销交通费、餐饮费等任何与学费、住宿费无关的开支。除此之外,协会还委托会计事务所对协会每年的财务运作状况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到目前为止,该协会总共支出了1714755元,除了购买收据、电汇等用去1251.61元外,其它资金全数用于资助学生,先后共资助138名贫困生进入了大学的校园。
    协会创会会长全观友说过:“让受助学 生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实现家庭脱贫是协会的基本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才是最终目的。”弹指一挥间,中山市全球通助学协会已走过了5个年头。回眸协会为贫困学子所做的点点滴滴,让人感慨万千!
  

座谈会上,学生们在表演自己编排的精彩节目。


  这5年来,在每个寒暑假,协会都会召集全体受资助学生参加主题活动,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主题讲座、户外实践活动、座谈会等等,既让同学们感受协会大家庭般温暖,也让同学们接受更多课堂外的社会知识。
    这5年来,协会坚持把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作为根本上的扶贫,成立社会工作办公室,由专人跟进受助学生情况,制订了《助学金申请发放流程》、《全球通助学协会章程》、《全球通助学 协会专用汇款流程》等多项流程,从根本制度上规范助学的每一个步骤,形成科学管理、人性化的慈善助学方式。
    这5年来,协会把物质帮困与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等结合起来,派专人跟进受助学生思想道德和学习情况,在2006年,还专门为同学们设立了辅导员,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大部分同学在努力学习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班级和社团里担任不同的职务来锻炼自己。在学习方面,他们不断进步,还有许多同学获得了奖学金;在工作方面,他们当选了班里的干部和学校社团的主力成员,得到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生活方面,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心态,迎接新的挑战,逐渐走向成熟。在寒、暑假中,他们还通过各种途径参加社会活动,丰富生活阅历。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上,这些受助学生在学校的良好表现,是对一直关心、支持着中山教育事业的中山人民最好的报答,也达到了协会助学育人的最终目标,协会追求“助学、育人”目标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协会组织受助学生参加拓展训练。


  
同学篇
 ———协会,我们温暖的家
  
    在协会资助的同学中,2002级首批受资助的18名学生已经顺利完成学业,其中有两名同学考上了公费研究生,其余同学也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今年,2003级的毕业生除了三名同学考上了公费研究生外,其余同学也已经全部走上了工作岗位,实现了100%的就业率。
    “我就是2002级中山市全球通助学协会资助的第一批学生之一。”现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的阿月对记者说:“我一直都知道学习机会是多么来之不易,我非常感谢协会给了我走进大学校园的机会,在那里我体味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我看到了我未来的希望,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了,并且顺利地找到了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现在,除了我自己的家人得到帮助外,我想,我会把协会教给我做人、做事的种种道理教给我的学生”。
    目前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就读的2003级受助学生阿芬说:“协会除了在经济上资助我们外,还很注重对我们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协会的工作人员经常通过电话、书信、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定期了解和关心我们各方面的情况,这让我们非常感动,让我们觉得我们与其他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另外,协会还每学期举行一些座谈会等,让我们这些受助学生有机会坐在一起,就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和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协会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我们能够比别人成长得更快。”
  

协会公开选拔助学辅导员,图为竞聘者在演讲。


  2006级受助学生阿标如今已是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一年级学生,他对记者说:“协会还在中山移动的青年志愿者中招聘辅导员,更细致地关心我们受助学生的成长,我感觉协会就是我们的亲人,是我的第二个家。因为协会的关心和培养,因肩负着协会的期望,在大学的第一年里,我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学校学生处勤工俭学中心担任主要干部。我对协会怀着感恩的心,因有协会,才有我们大学深造之路,才有我们梦想的腾飞!”
    中山市全球通助学协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不少刚毕业的受助学生提出向协会捐款,他们的爱心我们能够理解,但我们希望同学们首先孝敬父母,帮助家庭解困。我们相信,在中山市政府、社会各界及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将会有更多的贫困生顺利走进校园,圆他们的大学梦。中山的教育事业一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社会篇
 ———热心助学、共建和谐

作为扎根中山的企业,中山移动秉承了孙中山先生的远大理想,在新时期中山人“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精神的感召下,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中山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山移动总经理兼协会会长胡伟说:“只有依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企业才能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在中山移动倡议下成立的全球通助学协会,凝聚了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点点心血。在协会助学育人的宗旨感召下,社会各界热心助学单位和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为助学育人事业添砖加瓦。中山移动主动将企业的自身发展,建立在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建立在构建“和谐中山”的社会进步之中,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通讯服务的同时,也尽力承担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优秀企业公民。
    时任副市长的李树之曾经感慨地说,发展教育、培育人才既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我们中山市获得长远发展能力的关键战略,在这个方面,全球通助学协会在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下,取得了令人欣慰的好成绩。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发扬博爱的优良传统,加入到助学育才的行列中来,一同为中山市“教育强市”的建设,为中山的腾飞、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  
    5年过去了,协会开花结果,一批批同学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他们即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材,即将成为社会的栋梁。

协会2007年受助新生座谈会。


记者手记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171万元,138名受助贫困生,5年来,中山市全球通助学协会在行动,社会的爱心人士也在行动,岐江桥畔,那一双双关注的眼睛,那一双双有力的手臂,温暖、支撑着寒门学子的大学梦想。正是他们的慷慨解囊和拳拳爱心,使更多的贫困学子走进了大学校园,为更多优秀的学子带来了希望。中山市全球通助学协会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信念传播到每一个志存高远的贫困学子心里,正在为放飞贫困学子心中的梦想,构建中山和谐之美,造就中华民族的脊梁而耕耘奉献。

已毕业学生的来信

尊敬的中山全球通助学协会领导:
    您好!
    每次经过中山移动大楼,心中油然而生敬意,因为有我的恩人在里面工作。 一想起全球通助学协会,心里总有一阵暖暖的感觉,一种无法释怀的感动、感激,一种难以言表的深情!
    因为过往的四年大学生活,失意失落时,我们总有您的陪伴和安慰,彷徨踌躇时总有您的支持和鼓励,成功收获时也总有您的赞赏和肯定。我们拥有比别人多一份的坎坷,多一份的艰辛,可同时收获更多、更大的与协会的热心人士分享的快乐!一路走来,只因有您--全球通助学协会,激励我们不断成长,让我们不断进步!
    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肯干,立志回报父母,回报您,回报社会。初涉职场,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然而协会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教会了我们独立、顽强、迎难而上。每当遇到困惑,感觉迷惘之时,协会总有人鼓励我要坚强前行。我相信,总有一天,协会以我们为荣!协会就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是我们有力的精神支柱!不管身在何方,总有一根无形的线彼此牵挂,6.17那天我们2002级同学聚在一块,席间中山移动党委、工会的长辈们一如既往关切地嘘寒问暖,会长还说,“你们在工作当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处理不了,可以马上给我们打电话!”
    这句话一直让我感动不已。我心想,我除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外,真的想不到用什么最恰当的方式去回报协会。工作一年了,我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始终改变不了的是那份移动情,在心里永不移动!全球通助学协会,我们爱您,十分爱!
 此致
    敬礼!
            全球通助学协会会员  阿月
                  2007年7月18日

中山市全球通助学协会大事记

1. 2006年9月28日 协会召开“全球通助学协会捐赠仪式”,接受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捐款。
    2. 2007年1月23日,协会召开理事会2007年第一次会议,会上讨论并通过由胡伟接任全球通助学协会会长职务,全观友担任创会会长职务,并邀请市民政局韩锡江局长任荣誉会长职务的事宜。
    3. 2007年2月10日, 协会召开寒假座谈会并开展主题活动。
    4. 2007 年6月, 协会召开2002级毕业生座谈会并在会后为学生举行毕业庆祝活动。
    5. 2007年7月28日, 协会工作人员前往中山纪念中学等学校与申请资助学生进行交流面谈。
    6. 2007年8月1日, 协会召开全球通助学协会理事会会议,讨论并确定2007年受助学生名单。
    7.2007年8月10日, 协会召开2007级受助学生座谈会,向新资助学生讲解协会章程和注意事项,并勉励他们好好学习。

发布日期:2007年08月18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中山日报》报料热线:13326901111 88881012 《中山商报》报料热线:88211000 88881027 13450900000 公众服务热线:968800828
本网 管理员邮箱 | 网站技术热线:(0760)88881015 | 传真:(0760)88881010 | 技术及合作QQ:2726858727
粤ICP备05077135号  本站由 中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本站网络实名: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