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社会
政务
教育
体育
娱乐
汽车
楼市
旅游
美食
情缘
人才
分类
逛街
艺术
收藏
文化
法律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架起中山新农村建设“信息桥”
——中山移动助推农村信息化纪实
来源于:
中山日报
“农讯通信息可实用了,从去年6月至今,农讯通为我就做成了10多笔生意。”说起“农讯通”,横栏镇三沙村村民梁炎棋总是赞不绝口。他家里有20多亩地,种植了近百个品种的花木,过去他推销自己的花木,一般都是上网找买家,或者是通过熟人朋友介绍。自从村里推广“农讯通”后,他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几条求购花木的手机短信。他只要动几动拇指,推销花木的生意就做成了。
村民收发短信就能增收
去年底的一天,梁炎棋看到珠海斗门一所中学的求购花木信息中有自己种植的品种,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电话去问,没想到对方对他的花苗十分感兴趣,双方很顺利地谈成了1万多元的生意,他卖出数万株花苗。除了供求信息外,梁炎棋觉得农讯通里的种植方法、新品种推荐等信息都很有用,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便利。
通过手机收发短信息,农民就可以了解到农产品供求信息、最新科技知识并能发布自己的农产品信息。2006年6月,中山移动与市农业局、市经贸局等单位合作在我市联合推广“农讯通”项目,通过短信、WAP等方式向农民传递农贸市场供求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农业科技知识等信息的一个信息平台。农民同时也可以将产品信息在“农讯通”平台上发布,把信息通过短信方式发送给定制了“农讯通”对应栏目的用户。为广大农民及种养专业户等构建和拓宽农产品的购销渠道。
据介绍,“农讯通”信息平台发布的农业科技信息是由省信息产业厅合作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提供,而农产品供求信息则是由中山市农业科技信息推广中心提供。目前供求信息已下设“花木、鱼、虾”等不同种类的订制栏目,客户根据自己需要可自由选择。经过大力推广,目前用户遍及250个村,达到45000多人,主要都是订制“供求信息”栏目。
横栏镇三沙村村委杨书记说,自从推广“农讯通”项目,不少村民从农讯通发布的资讯里找到买家成功销售了农产品。现在村里越来越多人会留意“农讯通”里发布的信息,也有许多人将自己的农产品信息通过“农讯通”发布出去,村里人都觉得对买卖农产品有帮助。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推广“农讯通”的初衷是希望为广大农民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方便农民了解农业科技信息。从半年多的实施看来,该项目已在扩大宣传和销售途径,并指导农民的养殖,带动村民的增产增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进村”推进农村信息化
中山移动以横栏镇三沙村为“新农村信息化示范点”,采取“4+N”模式推进“科技进村、教育进村、法律进村、医疗进村”。三沙村很快成功使用了集团彩铃、企业信息机等信息化产品,对促进该村花木特色产品的推广、销售、及构建新的购销渠道等起到积极作用。
在总结横栏镇三沙村成功经验基础上,中山移动又在全市建设6个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分别根据农村的生产活动、特色经济等对信息化的需求,把集群网、集团彩铃、企信通、企业信息机等应用引进农村,解决当地村务管理、产品宣传等的问题。目前,我市已建成坦背村、白鲤村、裕洲村、神溪村、新伦村、马安村等12个示范村,这些示范村均应用了农讯通、集团彩铃、企信通等信息化业务,企信通的应用已普及至全市各行政村,使农村信息化“四进村”工作在全市农村得到迅速推广。
科技进村——“农讯通”是中山移动通过结合本地农村农业经济特色而推出的农村信息化力作之一,教育进村——“校讯通”则是另一力作。“校讯通”分别从短信、终端、教育管理需求全方位覆盖了教育行业用户群体—教育系统领导层、学校、学生、家长,提供学校个性化短信、平安短信、亲情电话、家长留言板、金融小秘书、老师再教育等多项服务。据统计,目前中山移动“校讯通”覆盖全市410所学校、40万学生用户,市一级学校使用率超过98%,使用业务共有23万家庭,累计发送信息数千万条,让农民在从事劳动生产之余,有更足够的渠道和时间关怀下一代子女的教育问题。
中山移动还把石岐区第一小学作为农村信息化示范学校,在该学校电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通过建设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室,实现对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该信息化示范学校综合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寒暑假期间,提供面向农民、农村医疗基层工作者、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
“法律进村”——千场电影下乡村。从2006年4月1日起,“千场电影乡村行”活动在中山各乡镇全面开展。通过放映电影的方式送法下乡,在村民和外来工中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千场电影乡村行”取得良好效果和反响;通过结合农村的普法宣传,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民主管理意识,促进乡风走向文明。
“医疗进村”推进新农村医疗信息化“健康工程”,通过短信方式,定期为村民发送关于疾病预防、季节保健、流行病预警等内容,提高村民健康保健、疾病防范意识,也间接减轻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目前全市绝大部分乡镇医院开展了“儿童保健通”服务。
以信息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山移动承担了推进中山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任。近年来,该公司以自身网络、业务、服务等优势,在推进农村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创新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中山移动将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社会顺利转型和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的战略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即建设黄圃镇、板芙镇2个示范镇;黄圃镇马安村、东升镇高沙社区居委会、板芙镇广福村、坦洲镇七村社区居委会、沙溪镇龙瑞村、港口镇胜隆社区居委会、南朗镇大车村、三角镇沙栏村等8个示范村),通过示范点工作,创造经验,全面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同时,中山移动将密切配合乡镇政府,加快农村通信网、渠道网、业务合作网的建设,实现乡镇的立体覆盖;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电视通信等信息服务、普及建立和完善服务制度,逐步缩小数字鸿沟;并通过农村的深入走访,深挖农村的信息化需求,建立村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解决目前农村普通存在的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出租屋管理、治安管理等难题,通过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将更多的优秀产品和服务送到农村,为广大农户带去便利和实惠。
◆记者手记
彰显“责任型”企业形象
多年以来,“数字鸿沟”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拦路虎”。信息不对称是农民增收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农民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又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要致富奔小康,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中山移动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将企业的自身发展进步建立在整个社会的进步之中,去实现企业的价值和目标。近年来,中山移动从网络建设、信息服务、资费优惠等方面入手,为农民搭建起与外界信息沟通的桥梁,打通农村致富路。针对农副产品“买”、“卖”难问题,中山移动积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在村通工程基础上,实现信息化“下乡、进村、入户”,通过信息电话、互联网、电信信息服务站点等多种电信技术接入手段,精心为不同用户群量身定制业务,把实用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送到农民手中。
中山移动在推进农村信息化过程中,以其服务精神和实际行动为农村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已经让更多农民感受到了信息的魅力,感受到了信息生活,为广大农民群众搭建了广阔高速的“信息通路”,在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等各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也彰显了“责任型、贡献型”的良好企业形象。而且对于运营商而言,谁先进行农村市场的开拓,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中山移动推动农村信息化的举措,可谓是政府、农民、企业多方共赢。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06日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中山日报》
报料热线:13326901111 88881012
《中山商报》
报料热线:88211000 88881027 13450900000
公众服务热线
:968800828
本网
管理员邮箱
| 网站技术热线:(0760)88881015 | 传真:(0760)88881010 | 技术及合作QQ:2726858727
粤ICP备05077135号
本站由
中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本站网络实名:
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