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民在演讲。
时隔4个月,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公司中山分公司掀起的“名人文化行动”再次与中山市民见面。4月26日下午,2008年“全球通VIP俱乐部名家讲堂”拉开帷幕,中国最大专业咨询服务公司新华信集团创始人赵民,登上了2008年“全球通VIP俱乐部名家讲堂”首讲讲台,以《对策在手我主沉浮——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为题,直击当前经济发展的“短板”问题。 当日下午,离开讲时间还有10多分钟,市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已经聚满了人。据主办方介绍,本次通过全球通积分换票的客户,基本上是中小企业者,许多客户在领票时,便已表达了他们对企业当前面临的发展困惑——人民币快速升值蚕食着企业的利润,劳动力、原材料、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加大企业经营压力,国家宏观调控不确定性加大等问题,希望能得到专家的相关指点。 在现场,记者看到,许多听众均是有备而来的。一些客户甚至将公司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列了清单,在中场休息时间将这些问题交给了现场的工作人员。坐在记者后排的一位来自火炬开发区的罗小姐告诉记者,她是一家加工贸易企业的营销经理,面对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企业利润急剧下滑,控制成本、提升管理水平、重新定位战略目标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来作为参考。 客户李先生告诉记者,类似管理培训课程,在国内的讲师中很难发现其个性,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这也给主办方在演讲主题选择和导师的核定方面加大了难度。从目前来看,中山移动所举办的讲堂内容和演讲嘉宾层次都还是相当高的,希望能在今后的讲堂形式上有所创新。 中山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形式的创新以及达到积极的效果是目前考虑最多的,且在选题上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形式上,今年的“全球通VIP俱乐部名家讲堂”除了在文化艺术中心演讲外,还将把部分讲座搬到相关镇区,在“走出去”的基础上探索形式上的创新。
■讲堂摘要 1+1+1:民营企业家的产业布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巨大成就,就是中国诞生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初步完成了第一代创业的过程,大部分民营企业家有了两种资产:一是公司发展壮大以后的公司资产,一是个人和家庭积累的个人资产。但大部分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尤其是那些公司股份全部是自己家族成员的,一般出于各种考虑而把这两种资产混杂在一起。与此同时,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家族第二代也开始长大,大学毕业以后也开始进入商界。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讨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产业布局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讨论民营企业家个人资产的分布战略。 此时,就需要有一个“1+1+1”的产业投资战略。 第一个“1”,是指民营企业家自己赖以成功的“发家生意”,也就是自己最早成功的行业。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产业基础和事业基础。对于大部分在1960年以前出生的民营企业家,自己在过去30年中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功的产业,一定是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事情,当然,应该也是最有感情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产业上,增加自己的投资,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和领先地位,不仅是一种产业战略,更是自己的生存基础。 第二个“1”:要从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发展一个高成长的新产业。这个“1”战略,不仅仅因为2008年企业遇到了这样一个严峻的市场环境才需要调整战略,而是有更加长远的打算。一个民营企业家,如果真的能够从长远发展战略上安排布置第二个新产业的战略发展和投资,只要不是要求太高,管理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那么,三五年以后,还是基本能够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产业格局:老产业继续提供利润和发展支撑,新产业也开始贡献新的希望和未来。跟着你一起创业的公司老员工也因此而热情高涨,信心倍增,一个集团公司的雏形开始显现。 第三个“1”也就有了重要的来源和存在的价值: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一定要做财务投资,或者叫“在某几个产业中,做一个永远只当小股东的人”。对民营企业家来说,这种财务投资,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要。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过去的3年中有了巨大变化,所以,今后10年,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和中国企业家的财富,主要已经不是来自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产业市场,而是来自资本市场。换句话说,金融资本在我们普通老百姓和中国企业家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从一棵大树到一片森林 10年前,曾经有过一段时间,中国全部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比美国微软一家公司的市值总和还小,所以,那个时候,忽略新产业投资,忽略资本市场,忽略基金,是没有关系的,也是无足轻重的,但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一个深刻理解和贯彻“1+1+1”战略的中国企业家,会更加容易发展壮大,会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这也是我们回顾30年总结的一个结论。 在中国的成功企业中,在领导团队的培养方面有两种结果截然不同的模式,我们称之为“大树模式”和“森林模式”。所谓“大树模式”,用三句话来说明:第一句话是“一个企业就是一棵大树”,一个企业出了一位优秀企业家、优秀领导人,值得庆祝和庆贺;第二句话是“一个企业只出了一棵大树”,一个企业只出了和只能出一位优秀企业家、优秀领导人,值得思考和回味;第三是“大树下面不长草”,在这位优秀企业家和优秀领导人的下面,没有同样优秀和更加优秀的优秀企业家,值得感叹和遗憾。 所谓“森林模式”,也同样用三句话来说明:第一句话是“一个企业就是一片森林”,一个企业出了一批优秀企业家、优秀领导人,值得庆祝和庆贺;第二句话是“一个企业的森林有老有新”,一个企业所出的这批优秀企业家、优秀领导人,年龄上有老、中、“老中”结合,即有60岁左右的优秀企业家,也有40岁左右的优秀企业家,值得高兴和庆幸。为什么没有“青”呢?因为中国的优秀企业一般只有不到30年的历史,企业的历史时间还不够长,时间还没有长到可以让青年优秀企业家单独登上历史的舞台,独领历史和企业的风骚。“三代同堂”的时代可以期盼,但还需时日。第三句话是“森林生机盎然,森林生机勃勃”,一个不断培养企业英才、不断涌现企业明星的生态系统已经悄然成形。
■现场问答 1.留住人才最好的激励方式是什么? 赵民:留住人才的方式需要依定不同的发展阶段而论,例如在发展初期的企业,为留住关键人才,让出自己的一部分股份也是可以的。但是无论在哪个阶段,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公司的考核办法以及与信用机制相关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2.如何管理能力强而纪律不严的员工? 赵民:管理员工的模式基本上采取两种:一种是营销模式,以业绩作为管理目标,管理目标实现了,管理便成功了;另一种模式是研发模式,讲求团队精神。因此也要因事而异。但如果要管理住一个纪律不严格的人,可以从他的弱点入手。 3.如何控制营销成本? 赵民:没有收入就没有支出,以收入作为支出的底线是控制成本的最好方式。而在原材料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价格都在上涨的情况下,以价格底线作为控制成本的方式也是可以应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