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辉为中山移动红段子项目组工作人员展示了他多年来收集抄录的咸水歌歌词和他自唱自录的咸水歌谣。 5月9日上午,中山移动红段子项目组工作人员一行,来到中山民歌的发祥地—— —坦洲,与著名的咸水歌传承人吴志辉以及坦洲文化站工作人员一起,详细了解和讨论了咸水歌的现状以及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中山咸水歌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其属于窄众文化,受到流行文化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传承和生存状态濒危。在了解过程中,吴志辉向红段子工作人员展示了他多年来收集抄录的咸水歌歌词和他自唱自录的咸水歌谣,并现场演唱了一首咸水歌,曲调高昂,韵味十足。 在坦洲文化站,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展示了他们近年来在民间收集到的咸水歌歌词及一些资料性唱片,并带领大家参观了咸水歌博物馆。 谈到咸水歌的发扬传承问题,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家住中山好放歌 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歌唱形式。中山咸水歌的主要类别包括长短句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姑妹歌、叹家姐等,统称为咸水歌。20世纪50年代,咸水歌就已被华南歌舞团选作国内外演出的独唱节目。 咸水歌在中山坦洲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曲目丰富,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如采用粤方言中山次方言歌唱,衬词用“啊咧”、“啊”,衬句多用“妹好啊咧”、“弟好啊咧”,歌唱的即兴性很强,随字求腔。其代表性曲目有《对花》、《海底珍珠容易揾》等。 在坦洲咸水歌传唱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批知名的歌手,如何福友、梁容胜、陈石、吴志辉、梁三妹,其中吴志辉更是成为与红线女等著名艺术大师同一批获得文化部公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到周末晚上,八时之后,坦洲文化广场上总能听到吴志辉高八度的独特歌声。老人当起了义务教师,协助群众学歌、练歌。 红段倾情助力民歌传承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直是咸水歌顶梁柱的歌王何福友、梁容胜、陈石等相继去世,而吴志辉等人年事已高,现在坦洲现存能有系统地唱咸水歌的已不超过10人,多半为50多岁以上的人,年轻人少之又少,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和年轻一代文化意识、价值取向的改变,使咸水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关方面调查显示,当地多数人已不知咸水歌为何物,咸水歌的濒危状况可想而知。如何拯救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咸水歌的优美旋律世代传唱,成为众人思考的问题。 “活力中山步步高”红段子大赛自策划之初,就把咸水歌的征集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目的是想通过民间征集、大众传播以及种子作品制作推荐,让更多的人了解咸水歌,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和传唱咸水歌。 目前,通过坦洲文化站的帮助,红段子大赛已经收集到咸水歌歌词近2000首,这些歌词将陆续通过手机、大赛的官方网站与大家见面,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歌词还会邀请吴志辉等咸水歌传人演唱录音,制成彩铃等传播。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红段子还会挖掘更多关于咸水歌的故事和人物,并将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咸水歌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