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风趣的语言引起观众大笑。
吴娟瑜女士的演讲不但有风趣幽默的语言,还配合活动演示,给家长切身的体会。
孩子高考,父母焦心,恨不能代其上考场,为其助威。5月18日,中山移动公司2008年全球通VIP俱乐部名家讲堂第二堂隆重登场,台湾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吴娟瑜女士围绕《金榜题名亮“七剑”——亲子关系之高考在即》进行了6个小时的演讲,丰富的肢体语言、风趣的表达获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不少观众在演讲结束后仍迟迟不肯离开。 记者就演讲的部分精彩内容进行了记录、整理,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愿能为正在迎接高考、中考的同学及其父母助一臂之力。
帮助孩子寻找压力源 高考前夕,部分考生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压力,这会体现在他们的情绪上,如紧张、哭闹、担心、默默不语、焦虑、掉泪、烦躁、顶嘴等。做父母的切不可粗枝大叶,一味责怪,而要帮助孩子找出压力源,以找到解决的方法。 压力源不外乎6大因素。第一是人际关系因素。孩子在与同学或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出现摩擦,他们会出现焦虑的情绪,不知如何缓解紧张关系,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讲述沟通技巧。第二,生理因素。高考生多在18岁左右,体内荷尔蒙激素旺盛,爱动、爱发脾气,这种情况要鼓励孩子多运动,比如打篮球、游泳等。第三是心理因素。考什么大学?万一考不上怎么办?等等问题想得太多会分散注意力。第四是能力因素。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情况推测种种可能的结果,从心理学上讲,临近高考的时间里,考生较好的科目更应该多花时间复习,这样有助于提高考生的信心。 还有体力因素和时间紧迫等因素造成孩子压力大。
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减压器 当孩子情绪波动时,会出现胸口闷、脖子痛、胃不舒服等症状,父母可教会孩子三种自我调适法。 首先,让孩子学会问自己生命此刻最重要的“1”是什么。用对方法教育、辅导孩子比干着急要管用,有些父母工作确实忙,回到家也没心情去过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样是绝对不行的,无论多忙,都要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比如陪孩子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借景生话题,了解孩子的近况,告诉孩子学会判断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要有放弃有所争取。第二,父母要明白最对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道理。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高升,但有时会显得急于求成,做父母的都急了,孩子能不急吗?所以,要努力做孩子的好父母,就必须寻找正确的方法。 最后,好的想法引起好的行动,进而产生好的结果。高考临近,孩子的成绩基本会稳定在一个状态,这时候对孩子最好的支持就是鼓励,要多对小孩说:“我相信你,支持你。”关怀的眼神、友善的微笑、赏识的点点头、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膀等都是与孩子沟通的好方法,孩子的想法一旦改变,压力也会消失。
要懂得欣赏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拥有不同的个性与特质,爸爸妈妈更要懂得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唯有亲子间具有良好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彼此拥有深深的信赖感,教养的工作才得以真正落实,同时也才能够为孩子树立起建全人格的发展模式。 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是在摸索中逐步去学习、去探索,然后多少领悟一点、调整一点,才能在亲子关系中找到相处的诀窍,也因此得以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妈妈,也没有人天生会做人家的孩子。爸爸妈妈总是战战兢兢地照顾孩子,同时渴望能教养出“优质性格”的孩子,然而什么是“优质性格”?简而言之,也就是让孩子拥有比较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也比较能创造成功前途的优秀人格特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孩子拥有了这些特质,爸爸妈妈的生活也可以变得更轻松、更放心、也更快乐。
让孩子学会做对的判断
亲子之间往往也会存在一些误区,换言之,做父母的总以为孩子应该知道如何做判断是非和美丑,孩子也以为自己可以作出正确判断。 究竟事情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有时候对孩子而言,真的是茫然无所适从,面对爸爸妈妈对于对错的标准,有的孩子是用不断尝试希望找到爸妈认为是对的方法,但一错再错的机会自然也很高,更有的孩子干脆不要有任何动静,等着耗着让爸妈忍不住自己说出来要怎么做,以免做错判断受到责骂。 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接受“孩子难免会判断错误”的现实,孩子也能在爸妈的鼓励下学习接受“判断错误是人生的一部分”,亲子之间互相体谅包容,如此一来,爸爸妈妈便能在适当时机,协助孩子做出正确判断。 事实上,要做到“在对的时机,做对的选择”这样完美的状况,其实是需要通过许多“尝试”的过程。因为“尝试”会带来“经验”,而“经验”才会带来正确的“判断”能力。吴娟瑜表示,爸爸妈妈除了用言语、举实例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选择之外,更应该花时间协助孩子理出一个判断现实状况以做出正确反应、选择的能力,唯有教给孩子正面且正确的思考逻辑,才能让孩子在日后成长的过程中,有信心面对人生一道道艰难的考验。
精彩对话
观众:我女儿在华侨中学上高二,初中时是学校的尖子生,高一时在班上排在前三名,最近成绩有所下降,排到第10名左右,于是,她显得信心不足,每次我和她沟通时她很少回答我,家里在镇区,她是寄宿生,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我们沟通的机会又少,我作为爸爸该怎么办? 吴娟瑜:孩子年纪毕竟小,成绩出现波动导致信心不足也很正常,做家长更要镇定,要多给孩子鼓励,诸葛亮也有算不准的时候呢!所以,一两次的波动不能说明问题,爸爸可以多给女儿讲讲有起有落的故事,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观众:如何处理孩子早恋问题? 吴娟瑜: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个别父母遇到孩子早恋问题,马上紧张起来,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这是不对的,要接纳孩子爱慕的对象,并且把对方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时间久了,双方就会变得像亲人一样,而不会产生异性之间的爱慕,如果直接地阻止交往,反而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心理学表明,用关心、引导的方式处理,三个月后,双方就不会再有爱慕感觉,但用阻止的方式处理,双方的爱慕感还会持续半年以上。 观众:如果使孩子主动和父母沟通? 吴娟瑜:孩子愿意主动和父母沟通,是心理觉得有安全感,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彼此交流的好处,男人与儿子之间要像哥们,女人与女儿之间要像姐妹,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爸爸妈妈最容易犯的10件糊涂事: 1、要太多:对儿女有过多的担心,例如:担心孩子课程跟不上、担心孩子交到坏朋友、担心孩子晚归等。 2、做太多:替儿女承担太多的责任,例如:无论晴天雨天接孩子上下学、替孩子拿书包、孩子忘了东西马上替孩子送到幼儿园、替孩子写作业等。 3、骂太多:爸爸妈妈将自己生活、工作上碰到的挫折,转移到小孩身上,不高兴或者是心情恶劣烦躁时,不管小孩做的对不对、好不好都大声斥责,结果挫折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容易造成亲子关系恶劣。 4、给太多:无论是物质生活的补偿,还是口头上的赞美,有时候给了太多,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胀。 5、要太多: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点,结果安排了过多的学习,让孩子大感吃不消。 6、玩太少:亲子之间没有太多有趣的休闲活动,没时间跟孩子一起玩,欠缺开怀大笑的共同回忆。 7、“坐”太少: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很少有机会可以坐下来一起聊天谈心,没能养成谈天、分享的习惯。 8、知太少:可能忙于工作,可能忙于家务,结果忽略现代资讯的吸收,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流行音乐,爸爸妈妈都不了解也搞不清楚,亲子之间只能谈些吃饭、穿衣的日常琐事。 9、爱太少:爸爸妈妈当然关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言语和行动表达上,总是还不够具体明确,使得亲子在相处上减少了互动的润滑剂,也容易让孩子觉得爸妈对他的关心不够多。 10、变太少:亲子相处模式一成不变,忽略自我省察和不断调整,以致孩子与爸妈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爸爸妈妈该如何教育孩子做出正确选择的五要点: 1、告诉孩子,做决定之前应该先搞清楚自己要的结果是什么? 2、学习自己做判断。 3、参考别人的经验做判断。 4、若判断错误,马上补救,不要一直停留在后悔的情绪中。 5、不断尝试,吸取教训,才会更容易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