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他们用勤奋从迷茫迈入高光
中山37名中职生喜获国家奖学金
发布时间:2024-04-16 来源:中山日报


   何文伟


   梁镇添


   卢晓晴


   余褚辉 记者 缪晓剑 摄

近日,教育部、人社部公布了2022—2023学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我市37名中职学子喜领这一国家级奖学金,每人获得6000元奖励。此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的学生中,中山中专有9人,建斌职校有7人,沙溪理工和现代职校分别有6人,火炬科学技术学校、中山一职各有4人,市体育运动学校有1人。

为展现获奖学生的风采,我们采访了中山4所学校的4位优秀获奖学生。

何文伟(火炬科校学生):

“专注力”砌起“成功路”

气质沉稳、思路清晰,是何文伟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而这与他长期专注于高强度的竞赛训练息息相关。

初三毕业,进入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何文伟根据兴趣爱好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专业道路,加入了学校的技能竞赛组。首先,他需要面对的是超高“淘汰率”,“一开始我们一个专业两个班,选了8个人进组,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何文伟说。

中职技能竞赛训练与常规的教学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那就是训练时间大多为课余时间;训练老师无法全程陪同,需要学生有非常强的自主能动性和自律性;训练的技术要求和时间要求往往更加严格;竞技训练还需兼顾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2023年初,何文伟备战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专业技能竞赛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项,整场比赛从早上6点开始,历时4个小时,考验从零部件测绘与质量检测,到工程图审核与结构优化、工程图设计再到三维模型设计的职业素养。“整场比赛,我一个人要将50多个发动机零部件绘制出来,生成爆炸图,虚拟仿真动画并进行渲染。”在何文伟的回忆里,比赛时他已紧张到“没有时间喝水”,因为在比赛中每一分钟都会创造奇迹。这次比赛他拿下了全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接下来,省级、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接踵而至。“我们的竞赛内容是水利工程制图,这非常考验专业性。”何文伟没有水利工程相关知识。整个暑假,何文伟不是上网找资料,就是从“0”开始学习水利工程,一次次地找各种题型来训练自己,“制图室的灯每天训练到晚上12点才能关,我经常也是宿舍回去最晚的一个学生。”

指导老师梁景明太清楚这一路的艰辛与不易。“训练过程枯燥而紧张,对竞赛选手的心理抗压能力要求非常高。”有不少在训练途中坚持不下来的同学,而最让他欣慰的是,何文伟不仅获得了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水利工程制图赛项二等奖,还一举拿下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水利工程制图与应用赛项三等奖的荣誉。“他非常专注,愿意下苦功夫去钻研知识,这一点很重要。”

“我想继续在这个领域里深造,拿下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学历,一步一步实现我的目标。”何文伟说,考入中职的时候,对未来还很迷茫,但随着备赛、参赛一路走来,自己对未来的道路规划越来越清晰和明确了,“我不后悔读中职,我在这里找到了未来的职业方向。哪怕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也要不断向前,克服困难,铸就更加强大的自己。”

梁镇添(建斌职校学生):

只要努力哪里都可以找到精彩

“其实他刚来学校的时候,是一个不太自信的学生,但是你就想不到他后来去参加互联网营销直播技能竞赛,还可以拿下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对于梁镇添的班主任程诗云来说,最大的成就感莫过来自学生的自我成长,“以前他有点不苟言笑,可能也绷得比较紧,现在慢慢地整个人自信了之后也阳光了很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很多。”

从对未来的迷茫,到从专业中找到自信,认准未来的发展方向,梁镇添的转变来自对专业的热爱,“我以前可能也不是很爱学习书本上的东西,刚入学的时候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挺迷茫。”庆幸的是,他遇到了一直鼓励他的老师,将他推向一个又一个更大的舞台。

从2023年1月获得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成才,强国有我”文明风采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二等奖开始,梁镇添拿奖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2月获市级专业技能大赛《互联网营销直播技能》赛一等奖,4月荣获2022-2023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互联网营销直播技能赛项(中职组)一等奖,今年1月,他又一举拿下2024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成才,强国有我”文明风采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一等奖。从内向寡言,到可以在镜头前成为讲话滔滔不绝的带货主播,到可以在聚光灯下,面对评审老师镇定自若、侃侃而谈,梁镇添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自我蜕变,“现在,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路线更加清晰了,我希望能读大学, 获得更高的学历,在这个行业里更长久地走下去。”

卢晓晴(中山中专学生):

不停努力拼搏让人生更精彩

国家奖学金、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国赛二等奖、参加广东省职教周展演……这是来自中山中专2021级幼儿保育3班卢晓晴经历的关键词。当用一个标签概括自己时,她将自己定义为“终身学习者”,她还告诉记者:“生命就像一张白纸,底色为空白,而绘制生命色彩的画笔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名美少女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拼搏,在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舞台上闪闪发光。

“她担任过我们班的班长和团支书,展现出了很高的责任感和领导力,同学们都很喜欢她。”班主任张颖对卢晓晴赞不绝口。生活中的卢晓晴青春活泼,喜欢听歌、摄影、爱说爱笑爱闹,总是充满热情和活力。学习中的她,不但坚持自己认真学,更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同学一起学,坚持答疑解惑。“平时晓晴会积极与同学、老师交流问题与心得,以朋友幽默的口吻,争做大家的小老师,带动班级对学习的兴趣。”同学们纷纷表示。

除了在学习和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外,卢晓晴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她深知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优秀人才,职业学校,也能做到“技能强国,人人出彩”,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该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能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明确人生目标后,她积极参加迎新志愿者活动、图书馆志愿服务、“春雨行动”探访独居老人以及特殊幼儿园爱心课堂志愿活动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和正能量。

在竞赛指导老师陈春燕眼里,卢晓晴不怕失败,敢于挑战自我,“她的努力和毅力让我深受感动”。去年,卢晓晴和同班同学莫洁杏一起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婴幼儿保育赛项,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省一等奖。备赛国赛期间,她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天天坚持留在学校训练,每天早上其他同学还在睡觉她已起床,晚上其他同学都睡了她才结束训练。国赛中,她更是全面提升自己的赛场应对能力,以超乎常人的发挥,赢得竞赛裁判组热烈的掌声,最终获得国赛二等奖。

“参赛经历让我觉得技能可以改变人生,技能能成就梦想,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卢晓晴说,她希望更多的身边同学能够凭借精湛技能让人生出彩。

余褚辉(中山一职学生):

从挫折中奋起,在磨砺中精进

余褚辉是中山一职2021级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他勤奋努力,品学兼优,全面发展,2022年和2023年分别获得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数字艺术设计赛项省一等奖、省二等奖,虚拟现实(VR)制作与应用赛项省三等奖,这次又获得中职国家奖学金,成为全校瞩目的风采之星。

近日,记者走访中山一职时,余褚辉正在实训室耐心解答师弟们的疑惑。谈及学习经历,他表示虽然中考的挫折曾让他心情低落,但他很快在中山一职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作为中职生,应注重自主学习,根据专业特点和自身特长,确立人生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余褚辉说。高一接触到3ds Max建模软件,成为他人生中的转折点,他被这门课程深深吸引,凭借出色的建模水平脱颖而出,被选入学校虚拟现实(VR)制作与应用竞赛队。

“我的竞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聊到参赛经历,余褚辉告诉记者,初次参加市赛的他因为紧张,成绩不理想。在师兄师姐和教练的鼓励帮助下,他逐渐调整状态,成绩稳步提高。半年后,他和队友在省赛中斩获三等奖。之后通过一年多的高强度训练,最终在数字艺术设计项目中勇夺省二等奖第一名。余褚辉并未止步,而是继续和队友一起向更高峰攀登,最终在2023-2024年度的省赛中成功获得省一等奖,为自己的竞赛历程再添辉煌。

除了专业技能出色外,余褚辉的人格魅力和责任感,也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他是一个多才多艺、品德高尚、责任感很强、充满活力的学生。”竞赛教练史继慈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师弟朱思贤更是将他视为“心细有能力的好榜样”。

黄梓维、梁仲衡也是竞赛队的学生,在黄梓维看来,余褚辉性格温和、谦逊,愿意帮助他人。“师兄很幽默,非常有趣,总能活跃竞赛室的氛围,我们都很喜欢他。”梁仲衡补充道。“他为职教学生树立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刻苦学习、精进技艺的榜样。”教练史继慈说。

回忆起中职生活,余褚辉很感谢学校的启亮育人模式,是学校和各位老师培养了他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逐渐把“向上向善”的品质内化为自身素养。他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中职学子们,只要有梦想、肯努力,有毅力,就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记者 杨健 闫莹莹 通讯员 陈春燕 曾晓帆 胡战  图/受访者供图(署名除外)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