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正在拼装空间站。
孩子们正在做体操。
老师教小朋友栽培。
大涌镇中心幼儿园卓山分园里,童声琅琅,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在古镇镇机关第一幼儿园(简称“古镇机关一幼”),借助集团化管理帮扶,孩子们享受到了城区优质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和课程理念……
近年来,我市在扩大学位供给的同时,聚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探索出以集团化办园为抓手,推动“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转变。其中,古镇镇依托镇人民政府与市机关一幼的集团化办园,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推动我市乃至全省城乡一体、学前教育扩优提质提供了宝贵经验。
数据显示,目前,中山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3.6%,对比2020年增长18%,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在园幼儿占85.6%,对比2020年增长6%,顺利完成学前教育“5085”攻坚任务。未来,更多孩子将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更普惠、更安全的学前教育。
顶层设计
城乡集团化办学,盘活优质资源提升幼教质量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幼有善育”“幼有优育”的需求日益增强。但调研发现,我市部分镇街仍存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等挑战,优质学前教育的缺口仍较大。
2020年,我市出台《中山市公办幼儿园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市、镇街优质品牌公办幼儿园为龙头,采取‘以公带公’‘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方式举办公办幼儿园,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快速输出、快速生成的办学新模式和发展新机制”。
如何推动项目落地?市教育体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戴淼元介绍,主要通过协同发力和重点推进的方式进行,一方面,高规格建好“资源中心”。2022年10月,古镇成为我市首批入选省级资源中心试点的项目,大涌镇成立幼儿园教育集团,率先在镇街学前教育领域推行全域集团化办学。对此,市镇同时加大资金投入,配足配齐专职人员,优化管理模式。同时组织市教研室、市教师发展中心等专家,定期开展指导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搭建“行政—教研—培训”三位一体模式,开展经验分享、课程研讨等各类活动,为学前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
近三年,我市累计建成6个高质量幼儿园共同体和12个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其中,6个共同体项目涵盖全市51所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9%;12个资源中心覆盖火炬开发区、西区街道、古镇镇、大涌镇等10个镇街,涵盖全市311所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54%。”戴淼元表示,城乡教育共同体作为标杆,旨在培育优质的学前教育集群,资源中心作为兜底工程,聚焦城乡教育的公平与优质均衡,两者旨在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和受益群体,为孩子们铺设更优质的成长道路。
2025年,市委市政府将“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提升教育管理品质”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据悉,2025年,中山将通过资源中心和共同体建设,实现全市幼儿园优质资源覆盖率提升至50%,推动中山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古镇镇
“1+1+6+N”四级管理模式,激活乡村教育“造血”功能
作为资源中心试点镇街,古镇为推动城乡、镇域内幼儿园迈向优质普惠均衡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近日,古镇镇人民政府督学何红英、古镇镇学前教育兼职教研员、资源中心专职人员廖秋迪向记者进行了介绍。
据了解,古镇镇现有25所幼儿园(含13所民办),在园幼儿7588人,其中公办在园幼儿4608人,占比61%。2022年8月,古镇和市机关一幼实施集团化办学,以市机关一幼作为核心园,古镇机关一幼作为责任主体园,采用“城区核心园+镇区中心园+引领园+辐射园”的办园共同体模式,构建“1+1+6+N”四级管理链,探索城乡、镇域内幼儿园整体提质的共建共享新路径。
5月7日下午4点,古镇机关一幼内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正在教学楼下开展各类户外活动,民间游戏、捉迷藏、玩蹦床、体能锻炼……这所2022年9月开园的公办园,短短两年实现了质的飞跃,已从首年招收207名幼儿扩展到开设12个班、428名孩子就读,成功跻身“中山市一级幼儿园”行列。
该园园长杨兴敏一年前从市机关一幼派遣到这,她指着楼道内孩子们亲手设计和制作的各式灯饰介绍道:“这些作品是不同班级孩子的创意,我们引导孩子深入了解本土文化,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初步掌握电路与光学知识。”她自豪地表示,两年多来,市机关一幼先后选派12名骨干教师轮岗交流,帮助古镇机关一幼顺利通过了省规范化幼儿园评估,并为拟今年开园的古镇二幼打下坚实基础,形成开园一所、优质一所、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
数据显示,两年来,古镇学前教育质量显著提升:2024年,3所幼儿园成功申报省首批示范性幼儿园共同体培育项目参与园,2所通过市一级评估,还有2所通过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项目等。同时,幼儿园教师持证率提高5个百分点至93%,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99.3%。
教育科研工作同样取得全方位突破:“资源中心”建设经验获省级推广并入选省优秀案例,2个幼小衔接方案获评省级优秀,建成“古韵流光”特色资源库。
“目前,我们已分类整理出76个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游戏,建立了园本课程和优秀游戏资源库,构建了‘古韵流光’课程体系,实现镇域内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廖秋迪介绍道。
大涌镇 集团化办园助力学前教育扩优提质
近年来,大涌镇以集团化办学作为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大教育设施建设力度、资源整合、师资共享、特色课程建设等举措,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成为中山市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镇街。
据了解,大涌镇共有9所幼儿园,除大涌镇中心幼儿园(总园、卓山分园)外,还有南文、安堂、青岗、叠石等村办幼儿园。“2021年之前,大涌镇学前教育公办学位紧缺,辖区内违规托幼机构扩张,安全隐患突出。”大涌镇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主任杨金武介绍道,大涌镇党委决定以镇中心幼儿园为核心园,在学前教育领域推行集团化办学,中心幼儿园园长及部分优秀教师直接参与新办园的学前教育改革。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实现了新办园优质高效运营、人员管理经费下降等良好效果,同时,村(社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走进大涌镇中心幼儿园卓山分园,记者亲眼见证了集团化办学的成果。幼儿园宽敞明亮,整洁有序,处处洋溢着童趣与温馨。操场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或搭建积木,或练习体操,或进行攀爬训练,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所2021年9月启用的幼儿园,目前开设15个班,招收460多名孩子,以“亲近自然,润泽童心”为办园理念,培养亲近自然、闪闪发光的星宝贝,已升级为中山市示范性幼儿园。
2023年,大涌镇成为我市城乡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的第二批培育镇街,以城乡型、紧密型、托管型、合作型四种服务模式,为全镇幼儿园提供一站式服务,构建起中山市石岐幼儿园+大涌镇中心幼儿园、大涌镇中心幼儿园卓山分园+ 6所合作园+1所托管园的“1+2+6+1”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同体(简称“城乡共同体”)。
“共同体内,幼儿园在办学模式、体制机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实行统一标准,推动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再生。”大涌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黄秀丽告诉记者,过去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机会少,现在城乡共同体教研覆盖全镇,还能得到城区骨干教师驻点指导,随着多项学前教育改革措施不断落实,大涌镇多所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得到改善,老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以卓山分园为例,该园增设了科创室,报告厅内增加了电子屏和舞台,玩具教具也得到进一步完善。“硬件升级后,孩子们的课程更丰富了,村办幼儿园也积极创建‘市示范性或市一级’等级幼儿园,形成镇、村幼儿园相融共生、同频共振的局面,家长的满意率越来越高。”黄秀丽说。
梁艳芳是大涌镇中心幼儿园的原副园长,2022年7月派驻到叠石幼儿园担任园长以来,见证了该园的显著变化。她回忆道,当时叠石幼儿园仅有5个班,师资力量薄弱。如今,幼儿园面积扩大了几倍, 新建了教学楼,成功创建市一级园,教师资格证持证率也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大涌镇通过搭建跟岗、送教等多元交流平台,已开展省外培训交流活动6次,省内培训12次,市镇内培训57次。石岐幼儿园、卓山分园等核心园还定期选派骨干教师下沉,带动村办园教师教学理念更新。
杨金武自豪地表示:“通过资源中心平台,我们让优质管理经验和师资‘流动’起来,缩小城乡幼儿园的差距,让每个村的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目前,大涌镇已有省一级幼儿园1所、中山市示范性幼儿园2所、中山市一级幼儿园6所,9所幼儿园均为普惠性公办幼儿园。
强师赋能 搭建城乡研训网,打造教师共同成长平台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5月7日,中山市2025年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开班式在市教师发展中心举行,开启我市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新篇章。
开班式上,戴淼元部署了今年全市幼儿园师资培训工作。依托市教师发展中心专业力量,构建学前教育“启航工程”“远航工程”“领航工程”递进式师资研训体系。“今年计划开展7个大项、11个小项培训班次,覆盖全市幼教专干、学科带头人、园长等7类人群,从新教师入职培训到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再到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全覆盖,全面提升师资整体水平和办园质量。”戴淼元说道。
记者了解到,古镇镇构建了“镇—片—园”三级教研机制,构建“分层+分类”教师队伍培养体系,推进全镇学前教育研训一体化发展。截至2024年12月,已开展20余场专题培训,培训1600余人次,跟岗交流1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古镇镇曹一幼儿园是6所引领园之一,在副园长陈文净看来,让村办幼儿园与优质园深度联动,在教学实践、环境创设、安全管理等方面获得精准指导,尤其是在普惠课程研发、家园共育模式创新上实现了突破。
该园老师李嘉欣也表示,定期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让她接触到了更多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也让她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更有信心和底气迎接教育中的各种挑战。
杨金武告诉记者,以前,不少村办幼儿园老师没有参加过课题活动,资源中心建立以来,借力“青蓝工程”助力新教师成长,“种子工程”挖掘潜力师资与项目,“三名工程”培育业内标杆,幼儿园90%的教师在专业上获得了显著成长,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可感、可触、可见。
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改善试点镇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确保资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镇域内其他幼儿园协同发展,提升乡村学前教育质量,满足老百姓对“幼有优育”“幼有善育”的美好期盼。
记者:王帆 杨健 摄影:张景天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