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频道
三角镇八旬志愿者吴初强:“只要身体还行,我就继续干!”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中山+

10月13日,天刚蒙蒙亮,三角镇光明村的雾气尚未散尽。在南方东街的一处巷口,83岁的吴初强弯着腰,用一把旧扫帚仔细地清扫着积水坑洼。“吴伯,您歇会儿吧!”一旁的年轻志愿者喊着,他摆摆手,笑着说:“动动手脚,身子骨更硬朗!”这一幕,是今天光明村全员灭蚊行动中最普通的瞬间,也是最动人的风景。

吴初强在打扫街道卫生。通讯员供图

三角镇光明村正式打响新一轮爱国卫生运动攻坚战以来,为响应上级关于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部署,村里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为抓手,全力清除蚊虫孳生源。“两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冲锋在前,村民纷纷响应,从背街小巷的清扫消杀,到入户宣传防病知识,整个村庄仿佛被注入一股“暖流”。在这场全民行动中,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吴初强老人。他不仅是村里20多名60岁以上老年志愿者的一员,更以83岁高龄坚守一线,用朴实行动诠释着“奉献永不退休”的精神。

党员带头群众跟上

光明村的防控,有一套严密的组织逻辑。村“两委”率先示范,党员志愿者分成小组,包干重点区域。他们逐户排查积水容器,手把手教村民科学消杀方法;大喇叭循环播放着基孔肯雅热的预防要点——“积水不生蚊,健康不生病”的口号,化作通俗的“家常话”,打消了村民疑虑。短短几天,行动从“干部干、群众看”转向“一起干、全民防”。光明村党委书记杨炎萍介绍:“我们清理了20多处卫生死角,覆盖每条街巷。吴初强这样的老同志,是我们的‘活招牌’——他们一做,年轻人都不好意思偷懒!”这股力量,让全村迅速凝聚起“人人讲卫生、户户防疾病”的共识。

吴初强用朴实行动诠释着“奉献永不退休”的精神。通讯员供图

吴初强的志愿服务之路,正是光明村精神缩影。他年轻时务农打工,为生活奔波半生,退休后才真正“闲下来”。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当志愿者时,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有力:“以前没时间,现在身体还好,能贡献就贡献!”他的子女起初担心高龄劳作太累,但看到他每次回家精神抖擞,便全力支持。“心态好了,身体也练硬了。”吴初强说着,动作麻利地搬开一堆杂物。在村里,哪里有志愿活动,他就出现在哪里——社区巡逻、环保清洁、关爱老人,从不挑活。“通知一来,我就报到!”

“做人就要做好人”

吴初强回顾了父母从小教导的朴素道理:“做人就要‘做好人’,对社会有用。”年轻时,村里哪有什么“志愿服务”概念?见人挑不动担子,他就搭把手;邻居生病,他帮着照料。

如今时代变了,但内核未变——他的志愿服务日,常常是清晨六点出门,和队友们清扫街道、倒积水、清垃圾。“最喜欢大伙儿一起干活,说说笑笑。”他说着,抹了把汗,“别人谢我们,心里就暖和。”这份坚持,没有惊天动地的挑战。“其他志愿者都照顾我,困难?没有的事儿!”他摆摆手,强调了集体的温暖。

吴初强在倾倒积水。通讯员供图

据光明村委统计,老年志愿者群体已从最初的几人壮大到20多人,带动了更多年轻人加入。吴老对此倍感欣慰:“希望我这把老骨头能激励别人——年龄不是借口!”他常对同龄人说:“先搞好自家卫生,再力所能及帮人。”无论晴雨,他的计划始终如一:“只要身子还行,我就继续干!”

吴初强的故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弯腰扫地的背影和真诚的笑容。83年岁月,沉淀的是“能帮就帮”的淳朴。这份精神,如清泉浸润乡土,提醒我们:志愿服务的真谛,不在于年龄或形式,而在于一颗不求回报的心。

记者 柯颂 通讯员 苏郁明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