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专家团队紧密合作,为一名因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疼痛到无法站立行走的六旬老人,进行了关节置换术后的翻修手术。
术后感染陷困境
60岁患者走路艰难
今年60岁的李女士
因左膝骨性关节炎
于2023年10月在外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
然而,术后的李女士并未迎来预期中的康复,反而持续遭受疼痛困扰。关节发热、走不了路,甚至出现了关节“松动”的异常感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尽管先后经历多次治疗,尝试缓解症状,但效果均不理想。
在亲友的推荐下
李女士转至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
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求诊
经过细致的体格检查同时结合化验结果,医生发现患者置换术后的那一侧膝关节皮温明显高于正常的那一侧,同时化验结果提示炎症指标异常升高,高度怀疑为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
该院特邀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林荔军教授
进行会诊
最终确诊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
需要做人工膝关节翻修术
挑战高难度
分段精准治疗攻克感染难题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翻修手术,是骨科手术里面难度、风险、复杂程度最高的手术之一。
为此,关节外科团队在林荔军教授的指导下,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整个治疗分两阶段两次手术:
首次手术取出已发生感染的关节假体,对关节彻底清创后放置含有抗生素的骨水泥临时假体。随即结合全身的抗感染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复查感染指标完全正常后,开展第二次手术取出临时假体,再植入新的人工关节假体。
该方案优点在于有足够的时间能充分控制感染,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复发率,最大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术后3周
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得到了控制
6个月后
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回归正常生活
科普聚焦:关节置换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而关节置换术作为终末期关节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需求也随之激增。
关节置换术能显著改善疼痛和行动能力,帮助老年患者维持自理能力(如行走、上下楼梯)和社会活动。研究表明:80岁以上患者术后5年疼痛缓解率达90%以上。
感染作为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通常会导致假体松动、伤口化脓、坏死、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如术后出现伤口反复渗液,红肿热痛;化验结果提示感染指标异常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假体周围骨吸收、骨膜反应等都是感染的征兆。
患者需密切关注术后异常症状,一旦出现以上症状须及时就医,通过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和严格预防,能有效控制感染并挽救关节功能,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影响。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