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团队成功完成院内首例:肩关节镜下可吸收球囊植入微创手术。
61岁中国香港患者肩痛缠身,传统治疗无果
61岁的马伯(化名)是中国香港居民,一年前在家中不慎摔倒导致右肩严重损伤。经肩关节MRI检查后,结果提示右肩关节肩袖巨大撕裂。由于年龄问题,马伯辗转多家医院,医生均建议采用保守治疗,但症状却逐渐加重。不仅日常活动受限,夜间疼痛更是让他难以入眠,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这让马伯对康复渐渐失去了信心。
6月回中山探亲时,经亲友推荐,马伯来到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
关节外科、运动医学专家团队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肩袖撕裂范围大、肌腱回缩严重以及组织质量显著退化,肌腱质量差,即使尝试了各种缝合技术,也难以实现牢固有效的修复——这属于典型的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需要新的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手术顺利完成效果佳,医院技术迈上新台阶
面对患者病情,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团队决定采用肩关节镜下球囊植入术这一国际前沿技术。
该技术通过关节镜微创操作仅需建立3个5毫米的切口,精准植入一枚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球囊至肩峰下间隙。
镜下测量缺损范围后,植入相应型号的球囊。球囊充气后,在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瞬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生物缓冲垫”。
其核心作用在于:
1.重建力学平衡,有效替代损伤肌腱功能,减少肩峰下摩擦,限制肱骨头上移,辅助肱骨头滑动;
2.为肩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的重塑提供关键支撑,为术后无痛康复锻炼的力学环境。
该技术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极少,避免了置换手术的高昂费用与长期康复需求,为巨大不可修复的肩袖损伤、翻修手术患者提供了革命性的新选择。
术后一周,患者开始康复训练,两周后自主抬肩,目前已康复出院,肩部功能基本恢复。
微创技术优势显著,填补治疗空白
肩袖损伤是运动损伤和中老年退行性病变中的常见病,数据显示在老年患者中占比超65%。传统的药物或物理治疗往往效果有限,而开放手术对高龄群体来说风险较高,使得许多患者不敢尝试。
可吸收球囊植入术的创新之处十分明显:
一是微创高效,切口微小,手术时间短,大大降低了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二是生物兼容,有效替代损伤肌腱功能,从而避免受伤老化的肌腱进一步磨损;
三是适应广泛,特别适用于相对高年龄、肌腱老化骨质增生的患者。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