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山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中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多个方面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网民争做网络文明建设的倡导者、拥护者和践行者,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画好网上网下最大“同心圆”。
思想引领网络空间文化培育
无论是打开“中山+”,还是打开“中山手机台”,亦或是中山其他市重点网络平台账号,都能看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等相关专题专栏,只需指尖轻轻点触,就能实现“云”端为思想“充电”、为精神赋能。
让网络正能量变成“大流量”,不是口号,而是中山的生动实践。除了高深的理论养分供汲取,中山还有一系列兼具互动性的丰富活动可参与,且备受欢迎。如连续多年开展的“美丽中山 红心互联”网络文化精品征集活动唱响了网上主旋律,传播了中山正能量;围绕主题教育等重大主题,面向全市征集的融媒体作品,涌现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精品佳作,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使用VR、AR等新兴技术手段进行传播推广的“红色文化网上行”小程序,吸引30万人次中小学生打卡学习,让红色文化跨界出圈……
互联网是重要舆论阵地,中山广泛凝聚重点网站、公众号、客户端等形成合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广大网民中,传导到社会各个方面,不断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文明声音在网络空间唱响唱强
“我愿我们每一次努力奔跑,都能不负韶华、共赴辉煌。”今年1月11日,首届中山市网络文明大会举办,“亚洲飞人”苏炳添同党的二十大代表韦艳梅、88岁的宣讲团成员凌志坤等多位网民一道拥有了一个新身份:中山市网络文明传播大使。他们是中山市民公认的“网红”“偶像”,所代表的正是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涵养。
首届中山市网络文明大会启动仪式。 记者 王云 摄
与此同时,“中山十大好网民”评选活动更是多层次、立体化展示了广大网民在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弘扬网络主旋律、参与网络社会治理、繁荣网络文化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激励更多网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不仅如此,中山还深入推动网络公益事业发展,让中山的博爱精神从线下延伸拓展至线上。今年,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牵头认定“十佳网络公益项目”和“优秀网络公益项目”,引导以互联网企业、公益组织和爱心网民为代表的网络公益力量,从狭义的捐款捐物“做慈善”走向更广义的“泛公益”,推动人人可参与、公益可持续,让更多人参与美好的发生。
除了网络文明先进典型的选树,中山还大力推进中山市网络文明实践基地建设。目前,我市已认定了中山纪念中学、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家教中心、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等20家企事业单位为中山市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基地(试点),并推动各试点单位建设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活动的场所和网站专栏、微信、抖音等线上线下宣传阵地,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以点带面推动我市网络文明建设。
中山市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基地(试点)授牌。
其中,中山中专在各个班级门口配备电子屏,发布班级信息的同时推送宣传网络文明素养的漫画;迪茵公学在校园重点位置设置大型液晶显示屏,开展网络文明素养宣传,并配备网络文明素养基地演播室;中山市第二中学、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等学校拍摄并发布《网络文明 你我守护》《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校园宣传片,让网络文明在校园蔚然成风;市青少年宫、市家教中心推出家庭教育情景剧《都是手机惹的祸》《刷出来的烦恼》等,让广大青少年与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网络文明知识……无论是硬件设施的完善,还是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都让网络文明理念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人心,推动文明声音在网络空间唱得更响、唱得更强。
编辑 陈彦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