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携手丨中山持续赋能六盘水,易地搬迁户端稳“旅游饭碗”
发布时间:2023-12-13 来源:中山+

12月6日的阿娄社区,进入了一年中比较平静的日子,街道两边的店铺多数没有开业——旅游的旺季过去了。但社区里的民宿、餐饮经营者默默地起了准备——又到了一年滑雪的季节,社区附近的玉舍雪山国际滑雪场又会迎来一拨拨游客,也给他们带来新的生意。

阿娄社区是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彝族特色旅游度假小镇上的一个新社区。社区居民从30多个村易地扶贫搬迁而来,依托彝族文化发展旅游产业。这个新社区在百废待兴中,借助东西部协作政策、中山力量,让社区居民进一步端稳了“旅游饭碗”。近日,中山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多家媒体记者走进该社区,现场了解东西部协作新成效。

阿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训锋接受采访。记者 卢兴江 摄

易地扶贫搬迁户吃上“旅游饭”

陈永军和夏敏夫妇今年7月在阿娄社区开设了一家民宿,叫“敏旭客栈”。他们之前不是阿娄社区的居民,而是一户易地扶贫搬迁户。

2016年,贵州省实施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陈永军一家从六盘水水城区玉舍镇木柯村搬迁到这里。

2017年,海坪彝族风情小镇打造完成,让不少像陈永军、夏敏一样的搬迁户“住进”了景区。玉舍海坪彝族特色旅游度假小镇又和野鸡坪亚高原户外运动基地、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组成一个更大的景区——六盘水野玉海景区。

2019年8月,为了更好地服务搬迁群众,阿娄社区正式成立。“新鲜出炉”的阿娄社区总人口近千户达4300多人,居民来自30多个村,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傣族、黎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成左右。其中,彝族的聚居性相对突出,少数民族户比重高达80%阿娄社区,也成为千户彝寨的一个部分。

“千户彝寨”景区一角,阿娄社区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记者 卢兴江 摄

景区慢慢地热闹起来。六盘水市“19度的夏天”让游客在5-10月大量涌入。海坪街道党工委书记冉淼介绍,高峰期连房车都有上千辆同时停在周边。本报记者今年7月份曾探访过景区,进入景区的途中,不时能看到悬挂广东牌照的小车,甚至还见到了“粤T”牌照小车。从车内乘坐的人员来看,居家出游居多。

也在今年7月,陈永军和夏敏看好景区持续的高客流量,开设了“敏旭客栈”,吃上了“旅游饭”,也是“团圆饭”。

阿娄社区大门。记者 程明盛 摄

来阿娄社区之前,陈永军和夏敏在广东省务工,夫妻每年收入60000元。但上有七八十岁的双亲,下有上小学的孩子,外出打工总是少不了牵挂。

现在,旅游旺季他们忙碌经营客栈,淡季到社区上班。

社区的另一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陆卯军家庭对景区更为看好。2016年他们一家4口搬迁到现在的阿娄社区,今年年初,他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并且贷了一点款,凑够50万元,在海坪风情街开民宿酒店——彝康泰民宿酒店。发挥特长自己做大厨,并请了2名长期工人。在陆卯军提供的资料图片里,记者看到旺季时游客坐满了他酒店的餐厅。陆卯军说,稍微核算了一下,民宿酒店一年毛利在60万元(不算设备、装修折旧费用)。

易地扶贫搬迁户陆卯军家经营的民宿酒店。受访者供图

靠发展民宿文旅,阿娄社区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经营民宿的村民人均收入则达4万元-5万元。

社区门墙铭刻中山帮扶

景区的打造,不仅富了有能力参与旅游产业的人,同时也壮大了社区的集体收入。

“我们社区业有民宿餐厅出租,一年租金30万余元;门店出租一年收入8万余元;汽车租赁业务每年7万余元;银行业务延伸网点年收入6万余元。”阿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训锋介绍道,言语里很是自豪。

“我们会把这些钱用来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救助困难百姓,让更多人能享受到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

“景区能承载这么大的游客量,离不开东西部协作,离不开中山人民的支持。”周训锋的话里满是感激。

为何?

在社区入口处的墙上,镶嵌着一块石牌匾,上面篆刻着缘由。

阿娄社区门楼墙上的石牌匾,铭刻着中山对社区的协作支持。记者 黄凡 摄

原来,为助力阿娄社区种植业和文旅产业发展,2021年,中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帮助阿娄社区供电线路整改提升、安装户表及配套变压器等项目,提升供电水平和安全性。去年,中山再筹部分资金,用于特色民族村寨、餐厅和民族文化园等建设。

阿娄社区街道。记者 程明盛 摄

海坪街道党工委书记冉淼很清晰地记得这些帮扶的作用:电压稳定,这些民宿酒店才有运营的基础,路灯增加了居民旅客的安全感,还有监控设施等又让偷盗行为几乎绝迹。此外,中山南区街道还直接资助了13万元,用于设立公益岗,让不方便外出就业的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中山的协助,对一个百废待兴的新社区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冉淼这样说。

接下来,阿娄社区要打造智慧管理系统,让游客方便停车、住宿和找到好吃好玩的。

推介赋能六盘水文旅产业,中山仍在努力

阿娄社区街道 。记者 卢兴江 摄

阿娄社区的客流,除了自带的少数民族风情,也有赖于周边景点的带动。周边景点的客流,又与中山派驻六盘水工作组牵线搭桥的努力分不开。

在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玉舍雪山国际滑雪场正在为一年一度的开张准备。一排排的滑雪靴子、雪橇等整齐摆放,数台人工造雪机正等待合适的天气开启造雪。6辆野玉海单轨高架观光小火车已经准备好,它们将运送滑雪的客人们先感受森林公园的壮美,再体验滑雪的乐趣。

六盘水野玉海景区一年有两个旅游旺季。5月-10月,是避暑疗养的旺季。每到这个时候,不少客人会在这里租住民宿,常住一到两个月。冬季的时候,这里通过人工造雪开启滑雪季,去年的滑雪季就持续了一个半月。

度假和康养带旺了山下的民宿产业。阿娄社区就是受益者之一。

阿娄社区的民宿。记者 张房耿 摄

贵州野玉海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卯祖燕告诉记者,今年来野玉海的文旅收入约4600多万元。

“目前我们的客流还是西南地区为主,我们也想吸引更多广东、东部沿海地区的客人到来。”

今年7月,在中山派驻六盘水工作组的协助下,卯祖燕来到中山招商,8月与中山工会签订了职工疗养基地的协议。

今年5月19日至21日,2023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举办,中山以东西部协作模式携多个本土特色文旅IP及六盘水旅游资源集中亮相展览会。

中山派驻六盘水工作组还着力把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岩脚古镇”推向全国。岩脚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初年,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古时为连接川滇黔的古驿站,素有“小荆州”之称,有龚家大院、彭家大院、唐家马店等古建筑群。然而,小镇虽然有故事,也很好看,但并没有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实惠。为推介引导更多的游客到访岩脚古镇,中山驻六枝特区工作队申请中西部协作资金,并联合有关部门,在岩脚古镇景区的入口搭建了直播平台,希望通过新媒体的力量,让岩脚古镇热闹起来,惠及当地的百姓。

中山派驻六盘水工作组组长曾庆文告诉记者,通过工作组牵线搭桥,当地特产“岩脚面”已经成功推荐到了深圳,成为六盘水第一家进入“圳品”的绿色食品。为让岩脚古镇的文旅产业和特色食品走向全国,工作组正在筹划提升“岩脚古镇”的旅游品牌价值,重点在旅游服务质量、景区知名度、景区拓展规划方面下功夫。

【策划】程明盛 吴森林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陈彦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