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丛丨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5-11-17 来源:中山+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为国家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应将学习全会精神与落实《建议》要求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以理论武装引领实践创新,将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发展实践创造性结合,以“六个一体化”融入湾区,以“4+6+N”集群做强产业,以“投资于人”升华理念,以“文化兴城”铸魂赋能,系统构建起乘势而起、接续奋斗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格局,奋力在“十五五”时期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的新华章。

一、把握“乘势”机遇,以深中“六个一体化”为抓手,构建“黄金内湾”战略支点

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它不仅承接了此前国家在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更针对新形势、新任务作出全面安排。于中山而言,最大的“势”莫过于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深中通道不仅是跨越天堑的物理纽带,更是打开发展新局的“金钥匙”,它重塑中山的区位价值,使其跃升为连接东西两岸的战略枢纽。“十五五”时期,中山要以深中融合“借东风”,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化深中“六个一体化”,推动两地融合从交通“硬联通”向规则、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软联通”全面跃升。一方面,加快公共服务领域协同步伐,让深中融合红利惠及更多城乡居民,为实现城乡协调共同富裕筑牢民生基础;另一方面,对标深圳创新政务服务,打破区域协作制度壁垒,为承接深圳等东岸核心城市创新辐射和产业外溢扫清障碍;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协同,加快建设功能更强、辐射更广的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战略支点,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聚焦“产业立柱”与“科技赋能”,构建“4+6+N”现代化产业集群

《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第一位,并强调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十五五”时期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当前,中山正以构建“4+6+N”现代化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产业体系“固本育新”。一方面,让灯饰、五金、家电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另一方面,促进生物医药、光电信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新苗成栋梁”,培育“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同时,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力度推进“AI赋能千行百业”,激发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山从“制造名城”向“智造强市”华丽转身。

三、推动“投资于人”,以改革优化环境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共同富裕

《建议》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隐含了发展逻辑从“物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的升华。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的价值回归,是凝聚人心、激发活力、保障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当前,中山正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域推动村庄面貌美化靓化,因地制宜发展强镇富民兴村产业,同时推进以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为代表的“城改”工作,强力提升城市功能与居住品质。迈入“十五五”,中山要进一步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从过去侧重“建厂、盖楼”等硬件投入,转向更加注重对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生育支持等民生领域的战略性投入,让“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中山得到最温暖的诠释,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共同富裕。

四、坚持“文化兴城”,以香山文脉塑造现代化人文精品城市

《建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战略部署,精准把握了城市发展的时代脉搏,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更要将文化软实力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当前,中山立足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入挖掘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擦亮郑观应、吕文成等中山名人名片,持续拓展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利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随着深中通道开通,深圳中山两市正式进入“半小时生活圈”,越来越多的大湾区游客汇聚中山,如何进一步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成为中山当下一场“大考”。这要求中山全面建设现代化人文精品城市,深入推进文化兴城战略,显著提升中山文旅知名度与吸引力,加快闯出一条“人间烟火气、湾区好生活”的中山文旅崛起之路,让“中意中山”成为国内外游客的共识与向往,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塑城,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厚而鲜活的地域人文内涵。

未来五年,中山将以“六个一体化”深度嵌入湾区协同网络,在交通互联、产业互补、民生共享中践行《建议》“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要求;以“4+6+N”产业集群做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挺起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脊梁”;以“投资于人”厚植民生福祉,用优质公共服务与人才培育书写共同富裕答卷;以“文化兴城”激活历史文脉,让香山精神成为城市发展的精神标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绘制“十五五”崭新图景。

站在新起点,中山必将以实干笃行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突破打开事业新局,在“十五五”征程中持续释放城市发展活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添砖加瓦,让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的新华章更加熠熠生辉。

作者供职于中山开放大学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