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实现开门红丨一季度新流入中山异地务工人员近20万人!中山为何成为人才第二故乡
龙年新春伊始,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吹响了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
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当前的中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的力量。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发布十大产业集群招贤令,举行2024年“雁南归”百名海归博士中山行引才推介会,举办2024年“投资中山”招商推介系列活动暨第十一届中山人才节,发出全省首趟跨省“抢”才专车,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闻令而动、迅速响应、落实部署,招才引智重磅实招不断,全力实现“开门红”。

招才引智重磅实招频出
【今年第一季度,中山招才引智重磅实招频出,诚意满满。】
2月18日,中山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中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十大产业集群招贤令(下称“招贤令”)。而在2023年年初的中山市委经济会议上,中山首次提出打造包括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在内的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记者了解到,这也是中山首次面向全球发布十大产业集群“招贤令”。
根据“招贤令”,中山以十大产业集群企业为主,汇集了全市114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共346个岗位的1158名人才需求,面向全球招引海内外优秀人才,这些重点企业包括明阳、康方等10家上市公司,其中有8个岗位年薪高达百万元。
“在深中通道即将开通之际,中山向全球人才发出热情邀请,诚挚欢迎各界优秀人才和有志青年来中山创新创业、投资兴业。”会上,中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远梁代表中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邀请。
在“招贤令”发布10天后,2月28日上午,开春之后全省首场大型侨界引才活动——2024年“雁南归”百名海归博士中山行引才推介会在翠亨新区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全球顶尖学府的100多名海归博士,话发展、谋未来,与中山来了一次拥抱人才春天的“双向奔赴”。
“中山求贤若渴。我真诚地希望,在座的海归博士们,全国全球的优秀人才选择中山,与我们一起奋斗,共圆人生的理想、梦想!”活动现场,市委书记郭文海以脱稿讲话的形式,介绍中山投资创业环境,并化身“招才大使”,与参会人员来了一场即兴、零距离的交流互动,诚挚欢迎各界优秀人才前来中山创新创业、投资兴业。
这场“雁南归”活动,是2024年第十一届中山人才节首场子活动,共组织了100多名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博士以上人才参加,其中院士2名、博士后25名、博士75名,超30%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东京大学、墨尔本大学等QS世界排名前50的著名学府,超60%博士所学专业为航空航天、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数据科学、工业AI等理工科类。

此次“雁南归”活动,围绕“创在中山”“新在中山”“教在中山”“食在中山”四大主题展开,既有人才推介会,全面介绍新鲜揭榜的“招贤令”,又有侨菁人才供需对接见面会,组织30多个用人单位与百余名海归博士来一场“人才联姻”。
一个月后,3月28日,2024年“投资中山”招商推介系列活动暨第十一届中山人才节在翠亨新区开幕,重大平台和营商环境的推介,在释放重大利好的同时,也展现出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最大诚意。
在中山国际人才岛暨“湾区光谷”揭幕仪式环节中,翠亨新区马鞍岛正式被命名为中山国际人才岛,现场同步面向全球人才发布含金量、吸引力十足的特殊支持政策,助力人才岛建成为湾区一流的创新创业创意之岛。

活动现场还举行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院士工作室授牌等仪式。第十一届人才节期间,中山举行20项招才引智专题活动,持续至深中通道正式开通之日,持续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推介平台。
这两年,中山的人才政策更精准、更给力。出台《中山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和“人才23条”,实施“中山英才计划”等人才新政,启动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奖,高层次人才、特聘人才评定,发布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招贤令,推动中山留创园提质升级,搭建中山国际人才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好政策、硬实力和软环境的“多管齐下”,珍视人才、服务人才的诚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正在让高层次人才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一季度中山招聘很“热”
【今年第一季度,中山揽才很“热”。】
年前,中山“逆向”发出全省首趟跨省“抢”才专车,在三天两夜中来回奔赴近1000公里,高效完成两场企业宣讲和人才对接活动、两场政校企合作洽谈会。年后,中山又发出全省首趟返岗“抢才”专车,“点对单”接返51名“00后”技术人才,为中山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缓解企业用人用才燃眉之急。

据通信运营商大数据模型统计,截至春运结束,3月5日(正月二十五),监测我中山劳动就业人口为294.71万人,到岗率100%,较去年同期上升11.06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新流入中山的异地务工人员近20万人。
人来了,活力就足了,城市发展的希望就有了。作为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中山正成为越来越多异地务工人员的选择。
“来了就是中山人”,绝不是一套空话。依托2024年“南粤春暖”行动、“用工保障六条”、“市-镇-村”三级零工市场和就业驿站等,中山让异地务工人员实现求职就业近在“咫尺”。截至4月11日,全市开展“南粤春暖”走访慰问活动104场,为上万名异地务工人员送上慰问;开展暖心“点对点”接返服务,共组织专车专列19趟,接返近千名异地务工人员返岗。
今年第一季度,中山招聘有多“热”?截至目前,全市已举办“南粤春暖”线上招聘会49场,3810家企业提供岗位需求人数超6.4万人;举办线下招聘会115场,2551家企业提供岗位需求人数5.5万人;开展17场赴外招聘活动,共组织企业196家,提供岗位需求人数3.4万人。

从多场招聘会上企业贴出的招聘简章中不难发现,中山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在春节后首场大型线下招聘会上,中山市港利制冷配件有限公司管理总监李耀名不到一小时,手里就握着厚厚一沓简历。“企业今年要改良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对研发人员需求增长了100%,技工缺口达到100多人。”李耀名透露。
这并非个例,而是中山企业的缩影。大家都争相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技改、增资扩产,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赛道中加速冲刺。这为制造业当家夯实了基础,同样也为技能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明确有什么岗位、缺什么人才,人才选用自然是优中选优。
中山不仅等人主动来找工作,也主动出击赴外揽人才。如今年3月8日,市人社局就牵头组织14家优质企事业和2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赴澳门开展首场跨境引才招聘会,吸引数千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赶来参加招聘会,现场就有66人达成初步意向。
中山这片热土,正成为越来越多人才的第二故乡。
【统筹】记者王帆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