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进“课堂” !新学期中山校园农场春耕忙
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山市各中小学在新学期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通过让学生在课余参加劳动,实现“双减”大背景下的教育评价多元化,推动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
▋校园开辟农场,学生体验农耕之乐
2月28日,中山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中山一中”)校园的一角,高一年级的学生们正在田地里翻土、种菜、浇水、抓虫,忙得不亦乐乎。这是该校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篮球场旁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小农场被分成了若干个区域,学生们分组种上了白菜、番薯、大葱等各种农作物,每天亲自照料,这已成为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工作”之一。据介绍,中山一中校园农场自2021年3月开设以来,已迎来了约2500名“小农夫”。学生们一同播种、轮流照看,体验劳作的快乐,收获勤劳的果实。
▲家长和孩子一起种菜。
自劳动教育改革在中山市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以来,各校纷纷根据自身实际创设条件,规划和建设校园小农田,校园农场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亮丽风景线。在此基础上,中山市不少中小学校还开展了以耕读文化体验为主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利用多方资源培养“劳动小能手”
“我们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为结对中小学校提供了七个主题的体验劳动教育课程。”2月28日,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作为广东省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以及省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在劳动教育方面有许多创新举措。
2021年,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横栏镇各中小学结对,依托职业学校场地、师资、专业课程资源、职业氛围等优势,针对各学段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精心设计丰富有趣的劳动教育职业体验实践项目。“项目内容涵盖电光源技术、木艺、泥雕、陶艺、电子商务、3D打印、食品快检七大方面,不但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技艺,还融入新业态、新技术,密切贴合了学生实际生活,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创新创意。”该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开放学校更多专业实训场地,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验项目。
随着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拓展,中山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例如,中山市第二中学启用《学生劳动实践记录本》,将劳动参与情况纳入学生评价考核,并制作《幸福厨艺》校本课程;又如沙溪理工学校以“培技育德”双元驱动劳动教育课程价值观,以当地产业岗位技能培养学生,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非遗文化来滋养学生心灵。
▋将编印中小学劳动教育教材
2022年1月,中共中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中山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党建工作考核、思政课评价、推进劳动教育、艺术素质测评、师德考核办法、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综合管理目标管理评价八个方面进行试点。
《实施方案》指出,将着力构建具有中山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探索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动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2022年将推动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计划;建好用好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一批省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编印小学劳动教育教材;开展劳动教育校本特色课程评选,引导学校构建综合性、多元化社会实践教育特色课程。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中山将从完善顶层设计、丰富劳动内容、拓展实践基地等多方面入手,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局面。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闫莹莹 实习生 钟宛颖
◆图+/记者 冯明旻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