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阜沙试点能力提升工程两年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2-05-17 来源:中山日报

5月17日上午,一场教育信息化成果展示活动在阜沙镇举行。活动由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主办,受疫情影响,主会场设在阜沙镇的牛角小学,不到50人到场,各镇街教体中心和学校(园)为分会场,收看同步直播。阜沙镇是中山市首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两个试点镇街之一,试点两年,硕果累累,其经验已经被省内许多城市和学校借鉴。

 
成果展示现场

现场:试点两年,硕果累累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日的成果展示分三部分,发别为整校推进、教师个人和研修组展示。牛角小学的刘敏乐老师展示的项目是“三同三异”农村小学整校推进校本研修模式构建,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博得现场阵阵掌声。罗松小学教师李宝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展示了环境变化与生物演化的过程,画面逼真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研修组老师组团上台,有问有答,运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数学思想解读得清清楚楚。

据介绍,通过两年的试点,阜沙镇能力提升工程2.0取得丰硕成果,教师撰写的能力提升工程2.0论文有6篇被国家、省级专业刊物采用,5项成果获省级奖励。教师林伟佳获2020年广东省中小学物理实验教学说课一等奖;教师董夏获广东省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一等奖;教师刘敏乐获广东省教师信息技术2.0教学创新精品课例一等奖。

 
集体项目展示 

观点:不让一个教师掉队

阜沙镇位于中山北部,现有6所公办中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9所幼儿园。受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加强。2020年11月,坚定不移实施教育强镇战略的阜沙镇获得了一次机会,成为中山市首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两个试点镇街之一。
在市教育和体育局以及专家组成员的大力支持下,阜沙镇借此机会,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技术赋能课堂、助力教学相长的良好态势得以形成。

阜沙镇党委委员孙建忠应邀参加了当日的成果展示活动,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过程中,阜沙不求“比翼高飞”,但求“比翼齐飞”,抱着“不让一个学校(研修组)落伍,不让一个教师掉队”的信念,实施“整校推进、全员达标、分层评价”策略,成就了教师队伍研有所得、修有所成。今年1月,阜沙镇开始在幼儿园启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五所试点幼儿园与附近的六所公办中小学结对同行,幼儿园信息化教学得到提升。

 
参观展示板

评价:试点成功 全市推广

能力提升工程2.0是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升级版,是《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前,我市确定了两个试点,一个是东区,侧重于‘智慧教育’,一个是阜沙,试点‘整校推进’。从目前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以逐步全市推广了。”中山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办公室副主任陈明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陈明宏说,试点过程,市教育和体育局以及镇街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多次现场指导,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支持;授课团队驻校教学,非常认真负责,换来的结果是,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全省已经有十多个城市的学校前来学习借鉴。“技术为我所用,教学因我而变,我认为试点是成功的,达到了期望的效果。”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图: 记者 卢兴江
◆编辑: 卢兴江
◆二审: 陈彦
◆三审: 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