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非遗盛宴来了!115项新晋省级非遗在中山亮相
发布时间:2022-06-11

6月11日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当日上午,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中山)暨石岐龙舟文化周启动仪式在中山市举行,遗产日主会场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中山市人民政府石岐街道办事处、中山市小榄镇人民政府承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斌,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肖展欣,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民,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副市长周作德等领导出席活动。


▲启动仪式。  记者 余兆宇  摄

启动仪式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山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醉龙舞中拉开帷幕。来自梅州的杯花舞、清远的瑶族长鼓舞、中山的咸水歌悉数亮相,共同演绎岭南文化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魅力。


▲省非遗精品节目《梅州市杯花舞 杯花声声迎客来》。

启动仪式上,颁发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牌匾。广东省共有18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115项。截至目前,广东省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16项。

2022年广东省“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也在遗产日主会场启动仪式上正式发布。系列活动包括“非遗少年学”优秀案例征集活动、“非遗少年说”青少年展示展演活动两项内容。作为广东省“非遗进校园”立体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活动是以往“非遗进校园”工作的一次全面升级。主办方介绍,活动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各类主体参与+专业机构组织+媒体立体传播”的新模式,实现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的转变。

启动仪式上,各地市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以视频方式集体宣读非遗口号,为广东非遗代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及中山市领导等共同以划龙舟形式开启主会场系列活动。

肖展欣致辞表示,中山自古文脉兴盛,名人辈出,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千年,争相辉映,持续展示香山文化亘古不衰的魅力。中山将坚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迷人的光彩”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与文化强省建设,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体系,做好非遗项目认定和管理工作,完善非遗传承人培育和传承工作机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办好非遗线上购物节和非遗嘉年华,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步行街上的飘色表演。 记者 明剑 摄

据了解,本次活动为期四天,以非遗项目表演、非遗购物节、非遗墟市、代表性项目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展示广东省非遗魅力。广东省非遗墟市在中山孙文西路步行街同步开市,共有80家非遗商家参展,结合非遗购物直播,线上线下面向群众、连接市场,让非遗看得见、尝得到、可带走,成为国潮文创、舌尖美味、生活元素,努力以文化消费方式促非遗传承推广。同时,全省各地也同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广东省非遗产品墟市上,市民冒雨选购非遗产品。 记者 明剑 摄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陈伟祺
◆图:记者 余兆宇 明剑
◆编辑:曾淑花
◆二审:黄廉捷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