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如何抢抓机遇,推进深中一体化发展?深圳各界代表有话说
发布时间:2022-08-22

省委、省政府部署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那么,中山要如何抢抓机遇,推进深中两地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城市规划等“六个一体化”?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的学者、协会及企业负责人,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深入研究和巧妙借鉴深圳发展经验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马春晖表示,营商环境主要涉及一个城市的软环境,而软环境的核心是一个城市政府对社会经济管理的制度建设。中山在经济发展方面有自身的优势。近年来,中山不断加强制度方面的建设,降低制度的交易成本,提高制度的透明度,但在一些方面仍有不少空间,可以向深圳学习和借鉴。由于深中两地行政级别和管理权限一定的差别,深圳的有些经验不一定适合中山,但是在降低制度的交易成本方面,中山市可以借鉴,如商事主体登记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制度等。同时,深圳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的一些制度,鼓励企业家创新的制度,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等,这些也值得中山借鉴。

深圳计算机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吴颖群表示,深圳经验的核心就是敢为人先、不断创新,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如率先设立百亿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率先设立“人才日”,率先实现全市域5G网络全覆盖和独立组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抓住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每一个要素。中山提出对标深圳的有关做法,“打造深圳中山无差别营商环境”,这是正确把握历史机遇的有力举措,建议中山深入研究深圳发展经验,结合中山各方面发展要素,从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方面和深圳的发展规划深度融合,找优势、补短板、强链补链,紧密协同发展,久久为功,坚持不懈,真正实现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

不断创新推动产业错位发展

马春晖表示,深中通道的开通,将大大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深中两地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错位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中山的城市品位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深中通道的开通对两地人才交流、产业互动也是一个良机,将加速两地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建设中的深中通道。(资料图片) 黄艺杰  摄

在人才方面,要吸引珠江三角洲东岸的人才为中山所用,关键在于中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如果没有相关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吸引相关的人才。此外,还可以从待遇方面进一步提升,如设立创新创业人才补贴政策。中山市政府职能部门可以派一些干部到深圳对口交流学习,把深圳一些好的做法,结合中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中山的行政效率,改善营商环境。当然,人才的交流不局限于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延伸到市委、人大、政协,中山市可以派一些中层干部到深圳相关部门交流学习,了解深圳市提高营商环境和行政效率的做法。

在产业互动方面,深中通道有利于加快深圳部分产业向中山转移的步伐,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元器件,以及现代供应链、会展、跨境电商等产业集群等。

吴颖群表示,于中山而言,实验区建设最大的好处是为制度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中山市要在改革和开放制度创新方面闯出一条新路子,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突破制约中山发展的主要瓶颈和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

货拉拉华南区品牌经理黄永佳表示,货拉拉成长于粤港澳大湾区,货拉拉中山分公司目前的月活司机数量已经超8000人,月活跃用户超3万。实验区建设是全面利好中山企业和市场的。政府鼓励创新创业,良好的营商环境、广阔的市场,是当初吸引货拉拉走进中山市场的原因,并为货拉拉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相信在未来实验区建设和深中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货拉拉能更好地在中山发展。

推动“深圳创新+中山制造”

吴颖群表示,“六个一体化”明确了实验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山和深圳只有一桥之隔,在实验区建设中具有桥头堡、承接地的独特优势,占据天时地利优势。

深圳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力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这两个重大开放平台,目前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实验区建设是中山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主要抓手,深中通道的建设和开通,为中山和深圳以及珠江东西部深度融合,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特别是中山抓住深圳黄金发展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城市,在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深圳逐渐从多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溢出效应。中山可以进一步强化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吸引力,打造深圳先进产业外溢首选地。具体包括城市规划、公共设施、产业布局、人才建设等等,只有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才能将机会效益放到最大。中山可以着力推动“深圳创新+中山制造”,提炼已有基础优势产业,整合碎片化土地资源,吸引深圳人才资本技术提升产业规模、制造和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不断创新发展。

黄永佳表示,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和中山的交通距离会大大缩短,交通便利性大大提升,两地的经济活动和商贸往来提升是可以预见的结果,而这些势必传导到物流。货拉拉也期待通过提高在货运数智化的建设,进一步提升货运效率,惠及更多的中山企业和货运司机,为推动中山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深中产业协同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徐世球
◆图:中山日报资料图片 
◆编辑:曾淑花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