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香山古城”新IP?中山这个座谈会给出建议
发布时间:2022-08-22

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中山鲜明提出“浓墨重彩书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实施文化兴城三年行动,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8月22日,市政协组织召开文化兴城座谈会,邀请了部分老领导、老文化人、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委员及有关专家学者,就文化兴城实施工作提出建议。

“香山古城”不仅是中山发展的历史符号,更是中山文化的“瑰宝”。中山将通过“香山古城”项目再现千年香山风韵魅力。“香山古城”项目有关设计单位表示,秉承保护第一、注重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的原则,该项目将通过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和遗产维度上的丰富性,充分展示以名人文化、商业文化为核心的香山文化框架,以城市设计为导向,坚持分片区逐步改造基础设施、升级业态、提升活力,切实保护“三河六山”的山水格局,保护“一城四关”的城址格局,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

与会人员表示,打造“香山古城”新IP,让老城焕发新活力,切实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破题的重大课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必须久久为功,踏石有印、抓铁留痕,才能干出成效。省侨办原主任、中山市原副市长吕伟雄提到,近期,由中山市部分老领导以及文化、工业战线的部分老同志组成调研组,用三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我市有关部门和多个老工业遗址。他们认为,工业历史文化是我市近代以来最具历史价值的文化元素。近年来,我市产业加速转型,特别是旧城、旧街区改造、城市更新步伐加速推进,原来青溪路、沿岐江河两岸镇街及毗邻城区一大批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工业项目相继转产、转制或易地重建。加上在旧城、旧街区改造和开发中存在拆卸与保护“两张皮”的现象,保护措施难以落到实处,许多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工业遗存物,渐渐消失在城市记忆中。

调研组建议,把保护工业遗产(遗存)列入“文化兴城”的重要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工业遗产(遗存)的全面普查,在普查的基础上提出保护要点和主要工作措施;整合社会力量,将市场行为与行政手段相结合,规范和鼓励开发商、文创团队以及各种有经验和实力的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到工业遗产(遗存)的保护、开发、活化工作中去;此外,把筹备建设中山工业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摆上议事日程,更好地弘扬中山工业优秀传统文化,为浓墨重彩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助力。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谭桂华 通讯员 李芳菲
◆编辑:曾淑花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