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中山万创孵化器:与中小企业同成长,一起跑进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2-12-08 来源:中山+

11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022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进行了公示。火炬工业集团园区平台企业中山市万创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上榜。

“作为一家民营孵化器,我们最大的特点是不设门槛,只要创业者有创业激情就可以进来孵化,我们是从企业入孵初期就开始和企业陪跑,在企业发展中,做好全过程资源链接和服务。”12月7日,中山市万创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创园”)、中山火炬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刘芳介绍,自园区孵化器运营以来,已为7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孵化服务。


中山火炬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记者 易承乐 摄

用心“浇灌”小微企业
帮助企业成长壮大

在万创园5楼,广东中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营运总监叶斌工程师讲述了企业十年来的成长历程。2012年5月,叶斌和朋友创立中叶公司,当年营业收入只有几十万元。2018年5月,中叶公司搬到万创园后进入发展新阶段,这也是万创园正式投入运营后引进的首批入园企业。

“进入万创园以来,公司每年都保持稳定的增长,今年营业收入将突破1000万元,员工也比初创时增加了约10倍。”叶斌说,入驻万创园以来,享受到了保姆式服务,公司只需专心做好自己的事,这对小微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叶斌介绍,近年来,公司专注研发,走“设备研发+咨询服务”发展之路。2021年,该公司与中山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开发的“游离基三相V0CS治理技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得到了行业关注。“该项技术成果于今年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今年公司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叶斌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刘芳表示,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阳光与雨露。

万创园成立于2017年7月,由火炬工业集团招商入驻火炬开发区,于2018年正式投入运营。2019年5月,万创园被火炬开发区认定为火炬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被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定为镇(区)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目前,30多家在孵初创型企业中,有不少和中叶一样的企业,正在慢慢成长壮大。

提供全方位服务
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我们这里只有十多名研发人员,上班不用打卡,营造自由轻松的创新氛围。公司注重研发投入,今年新增超20个专利。”中山市小石陶瓷刀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先生表示,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积累了100多项专利。该公司主要研发除毛类产品,短短六年间,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商。“这里是母公司,我们在民众街道还有生产基地,人均产出率高。”杨先生坦言,由于注重研发,企业发展很稳健。为提升产品品质,今年该公司又新投入了几十万元添置一批新的检测设备。目前,在其检测室里已集聚了智能型压缩强度试验机、电子放大镜等一批精密检测设备。

在刘芳看来,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是孵化器的重要工作之一。“园区主动为我们导入政策和提供全方位服务,创新氛围很好,让我们可以安心地做研发,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杨先生说。

借国家级平台
助力中小企业更快成长

今年年初,广东荣士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驻万创园。该公司董事长李宜荣介绍,他们将聚焦技能型人才培训与输送环节,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帮助企业解决技能型人才“难招难留”的难题。

“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企业反应受疫情影响订单减少,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举办的第二届‘创享广东•赢在湾区’电商销售创业大赛即将于12月12日正式开赛,全国全网1000多名带货达人将帮助800多家企业线上销售突围。”刘芳介绍,2020年,万创园成功打造“火炬电商直播基地”,通过电商直播基地培养电商人才、助力企业拓展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刘芳表示,万创园将用好各类服务平台,计划三年内,协同相关部门共建600家中小企业服务顾问专家工作站,全面构建和完善好创新的服务体系,建设专业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团队,进一步提高综合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有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刘芳的信心更足了,“作为孵化器我们更要与入孵企业一道,通过创新服务,与中小企业共同成长,一起跑进新赛道”。


编辑  汪佳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向才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