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首座全球“灯塔工厂”长什么样?记者现场探访→
发布时间:2023-01-16 来源:中山+

1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灯塔工厂”名单,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纬创中山厂”)成功加入全球灯塔网络。全球灯塔网络是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公司合作开展的项目,该项目致力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先进技术的应用,以不断提高生产力及员工参与度,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供应链韧性。

截至目前,全球灯塔网络成员已经涵盖全球132家先进生产工厂。记者于1月13日下午走进纬创中山厂,感受到这座新晋“灯塔工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的变化。


纬创中山工厂外景。记者 黄启艳 摄

立体库房关灯智慧升级

纬创中山三厂智慧立体库房是纬创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走进纬创三厂库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灯库区、人车分流、光投路标指引、人行通道感应照明,无人叉车繁忙作业,井然有序。


在智能立体关灯库房,无人叉车完成“收、发、存、账”一体化。记者 黄启艳 摄

纬创三厂物流管理部经理熊华带领记者来到智慧立体库房展示区,他表示,该项目建于2021年,占地近4000平米,1818个储位,投资约200万元,年化收益超100万元,运营成本降低26%。项目基于立体钢架结构,关灯环境,选用无人叉车,引进镭射定位技术,解决无人叉车立体定位难题,实现原材料“收、发、存、账”一条龙智慧升级,实现入库智能化,挑料智慧化,盘点无纸化,看板可视化与库区无灯化。

记者看到,员工持PDA扫描入库单生成二维码标签,突破了以往单料号单板的模式,可以实现多料号并板入仓。当把货物放置到入仓口,会实现自动感应、自动扫码、自动叫车、自动搬运、自动上架与自动过账,实现账务联动。同时,挑料区共有8个出仓口,根据不同产品特性,实现PDA一键挑料,无人叉车联动出仓,挑料信息实时呈现,账务实时更新。

在关灯库房看板区,熊华对记者表示,该电子看板总览整个关灯库房状态。包含五维管理模块,分别为宏观视频实景呈现无人叉车立体仓,了解相关技术;备料控管模块,实时监控备料进度;库存水位监控模块,实时掌控库存状态;叉车运行与电量模块,掌握叉车健康度与实时可用电量;异常预警模块,异常提前预警,风险尽早排除,防患于未然。


智能分拣线可同时处理10个工单

这只是纬创中山厂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场景之一。在中山一厂的智能备料区,AGV自动搬运小车拖着物料热火朝天地在车间之间来回穿梭,“我们有8台这种自动搬运机器人,可以为20多条生产线及时运料,这样一来,我们这个车间优化了18个人力。”一厂数位转型部经理彭景添向记者介绍。在车间内,一盘盘物料正通过智能分拣线实现智能分拣。“这些原料来自不同的工单,以往全部要靠人工分拣,但现在通过智能分拣线可以一次分拣10笔不同的工单。”彭景添说,旁边的智能Tower,可以存储3.3万卷物料,系统对接智能分拣及AGV自动搬运小车,物料自动运送到下一个车间。智能化设备的使用,使该车间从以往30人减少到12人。


在SMT车间,AGV送板车正根据产线要求及时送料。记者 黄启艳 摄

跟随一辆AGV自动搬运小车,记者来到了SMT(总装)车间,偌大的厂房里,看不到多少工人,只看见一台台设备整齐地摆放着,设备上面的仪表盘或者屏幕上跳动着各种技术指标和数据,“以前这里看过去,基本都是人,现在你看一条线只有几个人,因为原有的信息孤岛被数字化消除了。”彭景添指着眼前的一台检测设备说,以往检测通过人眼根据经验进行判断,时间长了会有视觉疲劳,新的自动检测设备结合AI技术,根据产品的特征、零件特征、品质要求等开发模型及运用AI演算法,系统自行判断,不仅效率大大提高,精准度也大大提高。


No-Touch E2E产销协同系统
实现订单秒级响应

在产销管理部,经理邹霞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公司的No-Touch E2E产销协同系统。“我们通过这个系统做到以最优的库存、最小的成本、最敏捷的交付,对客户订单实现秒级响应,订单交付时间大幅下降。”简单地说,就是改变以往需要大量人工处理和收集信息的情况,通过整合五大业务流程—客户订单、主排程计划、物料模拟、产生工单及生产排程、物料采购作业等,达到库存最优化管控。遇到急单时,系统秒级响应,动态调整发料顺序;遇到缺料时可预警,驱动智能采购依工单需求精准补料,提醒及时材料物料。邹霞表示,这一系统实现了客户订单平均交付时间从71.5个小时降至45.8小时。

纬创中山厂副总经理吴俊德对记者表示,该厂打造出了AVATAR一站式平台,在原有已经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带来的是企业端到端全作业流程的产供销一体化协同。通过数字化技术变革,该厂整体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制造所需人力节省27%以上,物流仓储效率提升34%,整体制造成本下降20%。

吴俊德表示,下一阶段,纬创中山厂将在既定战略基础上继续展开革新,营运上要更有韧性,技术上继续攻克业界尚未探索的领域;平台方面依托云技术打造产品等级的工业元宇宙,并消弭全球营运下的区域差异性;人才方面做好培养规划,提升人才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素养。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