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将至,中山大地上绿意盎然。3月11日,“万棵榕树进乡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全市所有镇街同步开展。忙碌的种树人和新栽的绿苗,共同构成了中山春天里最美的风景线。
据统计,当日,全市所有镇街、90多个村居同步开展植树活动,共种植包括榕树在内的苗木超8500株,参与人数超3000人。当日,全市植树绿化面积超7.7万平方米,以实际成效为绿美中山、绿美广东、美丽中国助力。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久久为功。中山历来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拥有“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据悉,以此次行动为起点,中山将打造“万棵榕树进乡村”品牌,延续植树造林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植”出中山自己“只此青绿”的特色,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幸福家园。
生态文明也是中山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重要内容。当天义务植树活动上,全市镇街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志愿者齐齐参与,不少“志愿红”种下了“生态绿”,体现了文明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共建的特点。
»»村道公园水库边 种下一抹抹“生态绿”««
春风拂暖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3月11日上午,中山不少镇街,因植树变得热闹起来。
在神湾镇五村一居的村头村尾、公园、广场、水系河岸两侧,植树造林的人们,正挥锹铲土、培土回填、提水浇灌、扶树正苗……当天,神湾镇党员干部,合力栽下188棵榕树,为神湾大地增添一抹盎然绿意。
活动当天,神湾镇党员干部合力载下188棵榕树。图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今天种了15棵树,部分在村里,部分在菩山公园,对村容村貌有很大的提升,榕树茁壮成长后,也能让村民遮阴乘凉。”神溪村宣传委员陈伟康告诉记者,近年来,神湾镇重视小公园的建设,在神溪村陆续建设了沙岗小公园、柚埔小公园、印记园及菠萝产业园区等,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村里每年都开展植树活动,今天我们在外沙二路路边,种了30多棵榕树,村里的绿化得到很大的提升。” 神湾镇外沙村党委书记罗欢辉介绍,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动,该村里新建了环山公园、党建公园等,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村民都感到很高兴。
在南区街道,“志愿红”助力“生态绿”。南区街道党委班子和500多名志愿者一起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当天众人合力栽下榕树、火焰木、黄花风铃、土沉香、无忧树、红车、罗汉松、桂花等的树苗1500余棵。一棵棵树苗错落有致,迎风而立,在明媚的春光中展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当天,南区街道党委班子及500多名志愿者一同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图由通讯员提供
记者看到,在南区马岭水库山头,不少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忙碌而有序植树。大家三四人一组,挥锹铲土、培实新土、提桶浇灌,动作熟练地栽下一株株茁壮的小树。南区街道北台小学一位家长刘煜娴带孩子一起来植树。参与一上午劳动的她大汗淋漓。前两天她才参加了学校的义务植树活动,这是她今年的第二次植树。“种绿护绿既能扮靓我们的家园,也是一次劳动教育、生命教育。孩子参与劳动后感触地说,再也不浪费粮食,也会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次数。”刘煜娴说,这是书本没法教育孩子的知识。
“榕树吸收水分,也涵养水源,促进水分的生态循环,对于保护马岭水库周边山林生态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市南区街道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区街道近期先后组织了10场植树活动,征集各社区、经联社、学校的植树需求,一批村头巷尾的闲置土地、乡村景区、新建的校园在大家的努力下添了绿。看到可以亲手“扮靓”身边的环境,企业代表、村居林长、学校师生都踊跃参与,志愿者的热情特别很高。
»»“绿美中山”再迈步 一天种下逾8500棵树««
绿美中山,首要在“绿”,目标要“美”。
不少镇街,在种下榕树时还精心搭配其他树种,达到“美”的效果。
在南朗街道海湾二路与滨海一路交汇西南侧,种树人之一的张钦城告诉记者:“这里的地块规划是建社区公园,在这种植树木既合适又有意义。”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加翠亨新区的绿化率,让新区环境变得更美更怡人,翠亨新区本次种植活动共栽树苗176棵,包括黄花风铃木、紫花风铃木、榕树。据悉,为建设“美好翠亨”,打造绿色生态型园林之城,本次在选种植树木品种时,翠亨新区充分考虑了花色搭配和景观布置。在安排种植区域时,也按照区域景观的设计作了区分和思考。
经过1个多小时的劳作,176棵树木在90多位“园丁”的努力下种植成功。记者获悉,在这批树苗栽种成功后,本次种植场地还会进一步种植草被和实施景观工程,让整个场地成为一个休闲美丽的海湾公园。
在大涌镇,昔日荒置地,变身景点再添绿。大涌镇党员干部与来自社会各界的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十大“最美家庭”代表、“优秀书香家庭”代表等一起参与了活动。本次植树活动得到当地各村(社区)的积极响应,共种植树苗1183棵,绿化面积约1800平方米,为大涌的春天带来别样生机。
在大涌镇南文社区“扑士下”植树活动现场,150多名志愿者热情饱满、干劲十足,一起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为绿化带栽种树木,植树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志愿者们还写上了心愿卡,表达了“同植幸福树,共建绿美家”的美好心愿。经过一上午的努力,新种下的树苗排排挺立,生机盎然。
在大涌镇,志愿者植树时,也在树苗上挂上寄托美好祝福的心愿卡。图由通讯员提供
记者了解到,本次植物地点“扑士下”原本是荒置的土地,从前杂草丛生、蚊虫较多,垃圾乱堆乱放的情况较为严重。2021年,在市、镇两级相关部门的努力和支持下,南文社区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完成清淤治污工作,并将周边“运身塘”打造成为水景公园,为群众增加一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如今,昔日荒废地变身乡村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社区还开辟出地块和民居开办草莓园、围炉煮茶茶室等,谋划新业态发展,既丰富了农村产业链,又提升了田园风光,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仅一天时间,中山种树量可观。据统计,当日,全市23个镇街、90多个村居同步开展“万棵榕树进乡村”2023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种植包括榕树在内的苗木超8500株,参与人数超3000人。当天植树活动绿化面积超7.7万平方米。
»»“植”此青绿,留住乡愁,打造“议事厅”««
这只是打造“万棵榕树进乡村”品牌的起点。
据了解, 3月份,各镇街还将陆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植树活动,市绿委办将密切与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在乡村振兴、秀美乡村建设等乡村绿化美化过程中,共同落实万棵榕树进乡村。
通过“万棵榕树进乡村”,中山将更好“留住乡愁”。榕树因生命力强、四季常青,为本地人所喜爱。对于许多离乡的游子来说,乡愁,就是家乡那一棵大榕树。在南区,有年龄超500年的古榕;在小榄目前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有91棵,其中榕树占到了8成,而树龄最大的一棵古榕树位于太平村,已经超过300岁。在中山不少镇街村口,百年榕树开枝散叶,成为村口天然标记。
大榕树不仅仅是游子记忆里的乡愁,也是村社区传统的社交场所。这些天然“凉亭”里,村民们聊天话事;干部也将此作为拉近与群众距离的办法,打造“榕树下的议事厅”。中山通过“万棵榕树进乡村”,也将在城市乡间打造更多助力城市文明建设的“议事厅”。
古镇镇岗南村的百年榕树下,常有长者乘凉、孩童嬉闹。(资料图片)记者 文波 摄
近年来,中山植被指数、森林覆盖率增加明显。不仅拥有“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还获国家气候中心评定为中国气候宜居市,成为广东省首个获得国家气候标志的地级市。
在此良好基础上,实现“绿美中山”,仍需要我们更勤奋务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还需要引导带动更多人参与,共同建设起美丽中山幸福家园。
【统筹】记者 黄凡
【采写】记者 黄凡 李红 林燕英 王帆 徐钧钻 隋胜伟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