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过‘嘉明慧眼’‘座席系统’‘三维建模’‘人员定位’‘智能电厂管理系统’等智慧化电厂建设项目运作,我们的工作得以更加高效推进。比如,以前运行部需要120名工人,现在70人即可胜任工作。”3月14日,在位于翠亨新区横门路8号的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中山嘉明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明电厂”),运行部总经理陈超明介绍。
记者采访获悉,在智慧化管理加持下,今年2月份,嘉明电厂的供热供电量超出计划预期并实现“双突破”,超额完成供电量6.8%、供热量28.9%。未雨绸缪早当先,在快速响应企业用电用热需求上,嘉明电厂将以安全稳定的保供工作助力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智慧+”项目建设
实现“一键”代替人工246项操作
截至3月14日,嘉明电厂的天然气发电机组已累计发电超千亿度,连续安全运营超8200天,持续保持国内同类电厂纪录。
近年来,嘉明电厂以保障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着力点,深入践行“科技创新+数字化”双轮驱动,进行发电智慧化建设总体设计和规划,实现了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
走入嘉明电厂三期集控室,数十台电脑显示屏上,全厂总功率、转速、蒸汽流量等各项数据清晰可见,这里是电厂的“控制大脑”,操作人员仅4人。
嘉明电厂三期集控室中,仅4名操作人员即可轻松监测各项数据。记者 易承乐 摄
“实时监控画面可以看到,目前我们一小时供应70万度电。”当值班长朱磊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机组负荷控制中心”——“负荷自动控制”界面介绍:“这是‘一键启停技术’,以前我们一个班小组需要十多个人,现在只需一个按键就能完成整套发电机组启动,‘一键’代替人工246项操作、1000余项调整,单次启停机时间可缩短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嘉明慧眼”项目则通过各个摄像头,清晰看到重点节点是否有跑冒滴漏、非工作人员错入等情况,实现自动巡检、自动报警。
在嘉明电厂,“智能生产系统”“重要辅机设备状态监测及预警诊断系统”“嘉明慧眼”“巡检机器人”等“智慧+”项目,解决了生产中手动操作多、经验依赖性强、误操作几率大等问题;“周界安防”“ 应急管理指挥系统”“人员定位电子围栏”等可有效解决厂区的安全问题。
“嘉明慧眼”系统。记者 易承乐 摄
近三年来,嘉明电厂制订了涵盖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资产管理、运营管理四大应用的智慧化“蓝图”,预计建成后,未来5年年均降本约1800万元。其中,“一键启停技术”开机时间已创国内同类机组最短纪录,全年二、三期机组启停600余次,降本超900万元。
天然气发电实现有效减排
有近30年工龄的李佰勇是嘉明电厂最早的老员工之一,他亲身见证了嘉明电力这些年的发展历程。
1994年7月,在陆路都不通的中山横门马鞍岛上成立了一家名为“中山嘉明电力有限公司”的小型燃油电厂。经过近30年改革浪潮的洗礼,如今的嘉明电厂作为中国海油旗下首家天然气发电企业,正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源源不断地输送“海油力量”。
相比国内主流的燃煤发电,天然气发电过程中排放物为二氧化碳和水,造成酸雨的元凶——二氧化硫基本不排放,苯、铅致癌物和PM2.5实现零排放,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燃煤发电的20%和45%。
据悉,相比燃煤电厂,嘉明电厂天然气机组每发一度电可少排放氮氧化物0.53克,少排放二氧化碳530.27克。按全面投产后120亿度的年发电能力计算,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近6360吨,二氧化碳630万吨,相当于种植1000多万棵大树。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