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侨房里讲述花砖的历史!中山这场系列活动走进博爱小学
发布时间:2023-04-11 来源:中山+

“哪位同学知道,古代官宦家的住房,一般会用到哪几种颜色?”“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块水泥花砖,都用到了哪些形状?”4月11日,由市自然资源局主办的“历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走进博爱小学,中山市岐城活化社为学生们带来了“中山花砖——历史建筑小课堂”。

老师在一间老侨房内为同学们讲解历史文化知识。记者 文波 摄

活动在博爱小学一幢由老侨房活化改造的图书室举行。据介绍,该图书室所在建筑为一座民国时期建造的侨房,2009年被认定为中山市历史建筑。该建筑特色为天台有山花,一、二楼有挑阳台,二层有西式柱和瓶柱通花女儿墙。

“近代花砖遗存较多的是通商口岸、侨乡较密集的闽粤两地。”课堂上,中山市岐城活化社联合创始人叶凯岚在讲解中国建筑中砖的由来和分类以后,还解析了素砖到花砖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外花砖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生的“化学反应”。经过岐城活化社长时间收集,她发现中山老建筑中留存的花砖有50多种,其中既包括国外流行的几何纹、棋盘纹、格子纹,也包括中国人喜欢的云雷纹、万字纹、宝相纹等。

课堂上,学生们发现脚下踩着的花砖正是叶老师讲到的水泥花砖。这种由工业品和手工花纹融合的建筑材料在民国时期传入国内,受到归国华侨的喜爱,在中山中西合璧的侨房中多有使用。

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现场用画笔画出心目中漂亮的花砖,与脚下花砖相映成趣。

同学们手绘花砖。记者 文波 摄

活动组织方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历史建筑中为学生讲建筑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建筑之美,能够更好地推广和传承历史文化。接下来,他们将继续优先选择在老城区有文化记忆的地方举办系列活动。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