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这场研讨会上,专家学者齐聚中山,共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11 来源:中山+

8月11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研讨会(第三场)上,专家学者们聚焦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加快低效工业园改造、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深入探讨。这些探讨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深度,对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具有启发作用,也对中山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有益指导。

研讨会现场。记者 王云 冯明旻 摄

裴长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裴长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山“工改”》为题,从四个方面总结中山“工改”新高度:中山“工改”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中山“工改”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抓手;中山“工改”是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有力突破口;中山“工改”是珠三角改革精神再焕发,改革队伍再前进的集结号。历经一年多时间的中山“工改”,成效是显著的。到2024年,中山将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近6万亩,这样的空间就会给中山的制造强市和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基础。

● 秦海林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

秦海林表示,广东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提升产业的韧性和竞争力,首先要抓关键企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新优势。其次要继续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他表示,当前正在中山推进“工改”,那么就可以将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工改结合起来,给予核心企业更多支持、培育。此外,在推动“工改”时引入数字化概念,而不是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重新调整土地要素,要在数字经济模式下将工业要素匹配结合起来改革,畅通产业链上下游要素流动,才能优化产业供应链区域布局。


与会嘉宾聆听专家学者发言。记者 王云 冯明旻 摄

● 庄乐从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庄乐从表示,国际国内产业态势错综复杂、竞争形势非常严峻,是“制造业当家”提出的现实背景,我们要清醒认识研判广东制造业发展所处地位阶段。从全球看,广东制造业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但多数行业领域依然位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后续发展承压。我省制造业正面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端挤压”。从全国看,兄弟省市加快崛起,广东制造业发展面临综合优势弱化、压力巨大、形势挑战严峻。庄乐从建议大力实施“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以及“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着力加快打造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郭跃文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

郭跃文认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推进传统制造业加快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必须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赋能传统制造业打开战略空间。中山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可通过智能制造供应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输出先进生产方式,为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企业提供一揽子智能化升级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先进技术装备等支持。通过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设备融租赁、信托等金融服务。


与会嘉宾聆听专家学者发言。记者 王云 冯明旻 摄

周作德  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周作德指出,中山坚持党建引领、改革闯路,成立市、镇街两级“工改”专班,抽调200名市直机关干部奔赴“工改”一线,全市共540人日夜兼程奋战在“工改”一线,并协同市人大、市政协等部门积极建言献策。同时,中山充分借鉴顺德经验,创新推出“村企合作+单一主体归宗”“政府收储+异地代建”等8种改造模式升级版,推动土地“碎片”变“连片”、“低效”变“高效”。周作德表示,到2024年,中山将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近6万亩,预计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770亿元。“工改”项目完成改造并入驻产业后,预计每年可带来总税收近200亿元,其中增量税收近150亿元。中山的村镇低效工业园将在“十四五”期间总体上有序退出历史舞台,届时,中山将拥有一批高端载体、形成一批改革成果、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 谭炳才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谭炳才提出,广东40多年的制造业发展史,其本质就是一部产业转型升级的追赶史。从最初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和部分“领跑”,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重大战略性转变,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从广东制造业起家、发家到当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顺应全球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变革趋势的重大意义,增强“并跑”和“领跑”的能动意识。他建议,要提升破解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能力,提升制造业区域布局的谋划能力,提升产业园区主阵地集聚配套能力,提升制造业要素保障能力,把制造业这个立省之本做强筑牢。


与会嘉宾参观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记者 王云 冯明旻 摄

● 蒋余浩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蒋余浩说,“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也是实现弯道超车、推动高质量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举措。”实体经济在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的推动,虽然当前广东数字经济发展巨大,走在全国前列,但仍存在原始创新乏力、数字产业生态不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有待升级的问题。蒋余浩认为,要想激发市场活力就应该激发市场活力,就应支持契合市场发展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科研人员深入产业发展,同时与港澳建立科研协作联合机制。而在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方面,他认为各地方要结合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根据产业化特性链接数字化资源,从而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 王金发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务书记、首席行政官

王金发表示,明阳集团成立30年来,始终坚持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自主创新研发不动摇,进行了从海洋能源到空间能源再到建筑光伏能源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攻克了一系列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在部分领域走在了全球行业前列,走出了一条自主可控的创新研发之路。他提到,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明阳集团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人才成长发展搭建高水平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巩固先发优势;将紧贴科技前沿和市场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完善企业内部创新组织体系;将坚持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联动,形成优势叠加效应。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