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鸿利达把创建绿色智能工厂作为升级转型的目标之一。”在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利达”)厂房大楼三层的一个车间里,不见任何工人的身影,从供料到注塑半成品下线,全部由智能机器“安静”地完成。鸿利达集团行政总裁蔡俊杰站在这间健康品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前,讲述企业的“智创”经历,“当时,公司的数字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水平处于刚起步阶段,于是邀请生产力局进行辅导,帮助公司转型升级。”
据了解,自2016年开始,中山市科学技术局下属事业单位中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始通过引进港澳科技服务资源,结合双方服务力量,开展精准辅导服务,在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里设置企业管理升级咨询辅导补助专项,专门用于资助中山企业利用港澳资源开展管理升级辅导,推动中山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山共有港资企业2300多家,7年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下简称“生产力局”)已为中山一批港资企业提供个性化“诊断”、创新方案与技术支持,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出海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智库”。

精准“输智”为企业解决“智能升级”
“自从鸿利达2015年进入中山,公司开始进入了双基地4工厂的集团化营运模式,为了迎接发展的新挑战,公司邀请生产力局进行顾问协助,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回顾与香港的“引智”合作,蔡俊杰介绍道,2018年,鸿利达利用30周年的契机,组织核心管理人员重新规划了公司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其中,创建绿色智能工厂是升级转型的目标之一。
“当时,公司的数字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水平处于刚起步阶段,必须借助专业顾问协助。经对比和检讨与生产力局顾问第一阶段的合作成果,决定再次邀请促进局辅导组件公司的升级转型项目。”据蔡俊杰介绍,至目前,企业与生产力局已进行了四期合作,目前第五期合作项目正在进行中。
经过多轮合作,鸿利达已拥有了全新的DMS(Digital Management System)系统,大幅提升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排产效率。2022年健康品车间荣获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称号。

“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五期项目主要承接第三期项目,将应用范围拓展至硅胶中心、医疗中心、深圳塑胶工厂和大马组件工厂,并进一步扩大无人搬运机器人的应用。”蔡俊杰感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正是有了向香港“借智”“引智”的合作,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保持领先位置,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开辟出新天地。
“随着双方合作的推进,鸿利达2022年的人均年产值比2018年增加约37%,产值大幅增加,利润也有明显提升。”蔡俊杰表示。
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顺利出海
“力劲塑机通过积极参与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的项目,与生产力局以共同开发的形式,自主研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全电动注塑机原型机。”广东力劲塑机智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劲塑机”)总经理谢小斯这样介绍企业与生产力局的合作。
1994年中山力劲机械有限公司在中山小榄成立,为香港力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也是集团在华南的注塑机生产总部。

通过与生产力局的共同研发和创新,力劲塑机已研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全电动注塑机原型机,并成功推出包含100吨至350吨,共6个机型的量产系列。压铸机及注塑机的创新研发,助力力劲塑机在新能源汽配行业取得了亮眼成绩,目前力劲压铸机已经交付投产的车企包括特斯拉、通用汽车、大众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
“功能化、轻量化、精密化、生态化、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所有塑机制造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对于企业未来发展,谢小斯介绍道,下一步力劲塑机将把目光着眼于印度及东南亚国家,更关注于海外市场后几年的部署与拓展,布局更多网点。
“正是这一系列创新科技支持与合作,让力劲立足大湾区、珠三角经济圈更有底气。也让力劲切身感受到作为港资企业,在内地发展的优势,以及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展望企业未来发展,谢小斯认为科技创新是企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底气。
为更多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为进一步加强香港与中山在科技创新、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合作,共商激发制造业企业活力的发展路向,助力中山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生产力局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专程到中山开展交流座谈和调研活动,并组织媒体团参观合作企业。

黎少斌表示:“作为工业4.0和企业4.0促进者,我们致力于加速香港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方案,以提升企业生产力和业务效率、减省营运成本,让企业在本地和海外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他同时表示,生产力局与中山有多年的合作基础,未来,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优化布局,进一步拓宽服务对象,为大湾区企业创优增值。“随着深中通道即将建成,中山与香港的合作也面临新机遇,迈入新阶段。”黎少斌说道。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