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市自然资源局主办的“历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第六期活动“中山村落保护改造分享会”在紫马岭香山书房举行。四位设计师现场分享参与雍陌村、安堂村、大环村等村落保护和改造的经验,与中山听众一起探讨名城保护、乡村振兴以及传统村落的建筑修缮与改造等话题。

“中山在沧海桑田演变下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聚落形态,由于地势较高,中山早期的村落环绕五桂山建成,这些历史悠久的村落保留了众多文化遗产。”活动中,设计师先从中山村落的价值谈起。
设计师分享自己走进乡村,并在雍陌村、安堂村、沙涌村、大环村、横门渔港、桂南村、崖口村等中山乡村开展古村保护与改造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中山这些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自然村落,除了分布有精美的祠堂、碉楼和中西合璧的民居,同时也存在着典型的“实心村”问题,大量的外来人口与原有的村落文化之间,有着强烈的新与旧、时间与空间的碰撞感。
“如何让社会大众、村民看到古村的价值”“如何通过改善古村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自豪感”“如何让村民主动保护古村”成为设计师们时常思考的问题。不仅要保护乡村面貌、乡村文化,也要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产业兴旺,他们希望将历史保护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用乡村振兴的路径完成古村落的保护工作。

今年3月,雍陌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讲座中,设计师介绍团队从“拯救老屋计划”和“雍陌传统建筑挂牌”项目入手,优先划定村落项目库,从文物、历史建筑、重要公共空间周边提升出发,进而保护了村落的格局。
在安堂村,传统村落规模大、祠堂众多且保留有传统风貌建筑,项目组设计时重点打造了安堂村的村口形象和双桂下街,修缮了民国时期的广善医局、公社时期的粮仓和民居等,打造了一系列微场地,给村民们聊天、休憩提供了公共空间。
项目组还分享了沙涌村、横门渔港、桂南村和崖口村的设计心得。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也在慢慢转变,即从物质空间导向转为综合人文空间导向,从“设计师要的村落”转变为“村民要的村落”。设计师通过更多地跟村民沟通,以“微手术”的方式循序渐进,与村民一起共同落实改造细节,得到村民更多的认同。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