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感知活力中山!翻译名家、外媒记者深入中山采风
发布时间:2023-12-10 来源:中山+

2023年12月7日至12月11日,由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国外文局翻译院联合主办的“感知活力中山”翻译名家与外媒联合主题参观采访活动在中山举行。

活动中,国内翻译名家、外国主流媒体驻华记者,以及外宣记者齐聚一堂,先后走进石岐街道、翠亨新区、古镇镇、横栏镇、小榄镇、黄圃镇、五桂山街道、三乡镇、南朗街道等中山特色镇街进行参观采访,从历史文化、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等多个维度了解中山、感知中山。


国内翻译名家、外国主流媒体驻华记者、外宣记者在中山参观采访。记者 缪晓剑 摄

了解一座城
从历史文化开始

博物馆作为城市记忆和文化遗存的载体,是展示城市文明与重塑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12月7日下午,外媒采风团的首站就来到了中山市博物馆,并在博物馆副馆长余子龙的带领下,通过参观文物、倾听现场讲解、阅读相关图片及文字说明等方式,与璀璨的文物、厚重的历史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参观过程中,印尼安塔拉通讯社驻华记者佟思渡多次拿起手机拍照,还不时通过翻译与余子龙交流。“余馆长,中山市博物馆是一直建在这里吗?以前是什么样子的?”“余馆长,这些陈列中,你最推荐哪一个,为什么?”

国内翻译名家、外国主流媒体驻华记者、外宣记者在中山参观采访。记者 缪晓剑 摄

面对这些问题,余子龙全都耐心进行解答。据他介绍,中山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9月28日,馆址位于石岐街道孙文中路197号,新馆于2022年5月18日建成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174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832平方米。作为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中山市博物馆设有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山收音机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馆内常设展览“风起伶仃洋——中山历史陈列”系统呈现着香山(中山)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其间,余子龙最推荐的是《风起伶仃洋——中山历史陈列》《沧海之阔——中山华侨历史陈列》两个基本陈列。他说:“通过这两个陈列,我们讲述中山人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爱国爱乡,如何奋力拼搏、敢为天下先的故事,也通过文物,讲一些普通人的历史,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有温情、有温度的展览。”

“很多人来到一个地方,对这里可能只有浅显的了解,但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的文化历史,参观博物馆就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好也是最快的途径。”佟思渡表示,参观完中山市博物馆后,他对中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对后面的采访充满期待。

而后几天,采访团还走进孙文西路步行街、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地继续了解中山历史,寻找城市记忆。

沉浸式体验
多维度感知特色中山

夏季自动送上清凉高色温的白光,冬季自动降为温暖低色温的黄光,用餐时还会自动为佳肴补光“增色添味”……在灯都古镇星光联盟,智能家居照明系统令采风团成员们眼前一亮,大家踊跃体验不同类型的灯光带来的多重氛围。

“古镇为什么被称为灯都呀?”“除了星光联盟外,古镇还有其他的灯饰大卖场吗?”体验完毕后,大家开始围着古镇镇宣传办副主任雷梓霖了解更多的古镇灯饰发展历史。

雷梓霖回答道:“改革开放以来,灯饰业成为古镇的支柱产业,走在古镇的街头,到处都能看到灯饰企业的影子,它们多是个体、私营的企业,数量庞大。1998年,古镇灯饰灯具在全国的灯饰市场上占有率为50%至60%之间,灯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02年,古镇被授予‘中国灯饰之都’的称号,成为驰名中外的灯饰专业镇……”

“如今,古镇镇全镇有超400万平方米的卖场面积,具体包括星光联盟、利和灯博中心、华艺广场、灯都时代广场、古镇长安灯配电子城、古一庆丰LED商贸广场等,此外,从1999年开始,古镇每年都会举办灯博会,如今,古镇灯博会已发展成为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行业盛会,成为古镇灯饰照明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支撑。”雷梓霖说。

国内翻译名家、外国主流媒体驻华记者、外宣记者在中山参观采访。记者 缪晓剑 摄

在小榄菊花会,看到满园菊花盛开的美景,平时就热爱拍照的采风团记者们,也是使出看家本领,忙着寻找最佳“视角”拍摄。其间,日本共同通讯社驻华记者植野友和拉着小榄镇宣传办副主任蔡焯浩,仔细询问与小榄菊花会相关的内容,准备拍摄视频进行报道。

“小榄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菊花的呀?”“小榄菊花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举办的?”“每年都不一样吗,今年是什么主题?”“怎么样可以把菊花拍好看呀?”植野友和问道。

蔡焯浩回答道:“自南宋与菊结缘开始,小榄人种菊、赏菊、吟菊、画菊之风便日渐兴盛。新中国成立以来,小榄先后于1959年、1973年、1979年、1994年举办了菊展会。进入新世纪后,为进一步将菊花文化发扬光大,小榄几乎每年都举办菊花欣赏会,以花会友、以菊传谊、共促繁荣。2006年,小榄菊花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统一命名为小榄菊花会。”

“今年是2023年,菊花会的主题是‘花情秋韵 雅致菊城’,其中,菊艺造景区设大美小榄、乡村振兴、文明城市、绿色家园四大板块,共21组菊花主题造景;名菊荟萃区总长度约250米,陈列精品菊花800多种;文艺展演区将开展20多场文艺展演活动,8场金色大地音乐会、篝火晚会等将轮番上演;创意集市区推出‘菊城有礼’系列文旅产品,菊花肉、菊花酒、脆肉鲩零食等手信礼品尽在其中……”

了解完信息后,植野友和开始了他的视频拍摄。记者发现,在他的视频里,不仅引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详细介绍了小榄菊花会的历史由来、主题特色以及菊花工艺品的制作技艺。末了,他还现场化身美食“吃播”,带大家品尝了菊花包、小榄炸鱼球、菊花糯米糍、菊花膏、菊花刺身等特色小榄美食。“好吃!真的有菊花的香味!”植野友和不由得用中文赞叹道。

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人们在电视直播画面中看到,3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并“躺坐”在一把白色的椅子上接受大家的祝福和记者的采访。这把特制的椅子正是由中山市南头镇坐感科技创始人、总经理陈敏和他的研发团队历经半年多研发改制的“护航椅”。

活动期间,采风团也来到了坐感科技,并在陈敏的带领下,详细了解“护航椅”的研发过程、创新技术,并现场进行体验。“太了不起了”“确实不一样”!坐在椅子上,大家不由得发出赞叹。

发挥资源优势
讲好中山故事

记者了解到,此次采风活动旨在更好发挥翻译在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国家级翻译资源赋能中山国际传播,此外,积极发挥海外主流媒体作用、提升中山的国际传播效果,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资深翻译专家、外媒记者们的亲身体验和所感所思,与他们在翻译与国际传播领域的专业成就、独到经验相结合,为中山的国际传播建言献策,为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

国内翻译名家、外国主流媒体驻华记者、外宣记者在中山参观采访。记者 缪晓剑 摄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山,真的太惊叹了!无论是这里发展情况还是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都令我印象深刻。”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驻华记者阿斯加尔·穆罕默德告诉记者,中山环境优美、古迹丰富、气候宜人、文化厚重,是一个适合全年龄段旅游休闲的城市。未来,他也希望中山政府能多组织此类活动,邀请更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山,近距离感受中山的独特魅力。

“此次来中山采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应接不暇,中山有特色、可宣传的东西真的太多了。”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银铃学者,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刘和平也表示,能近距离、多视角、全方位感悟中山的美丽乡村、荟萃人文以及悠久历史,她感到十分开心。她希望中山能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工作,讲好中山故事。

为此,刘和平建议,中山可以从凝练辨识度着手,借助名人文化资源,打造特色IP,提炼城市核心关键词以及专属标签,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此外,加强翻译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适应对外传播事业发展的高水平翻译人才,为中山国际传播事业发展注入原动力、增添新活力。


编辑  张英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