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桥梁系统首个!中山企业“黑科技”为深中通道数据中心“隔震”
发布时间:2024-03-06 来源:中山+

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越来越多的智造元素浮出“海面”,展现中国智造魅力。3月6日,记者采访获悉,深中通道数据中心(西人工岛数据机房)是国内桥梁系统首个采用隔震技术的数据中心,由中山企业盛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年科技”)提供隔震系统。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模拟试验表明,该系统可降低80%-90%的地震动响应,有效保护数据中心的精密设备。

院士团队领衔技术研发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深中通道位处于我国东南地震带、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历史上发生过7级(9度)地震,这些都为项目的抗震技术提出了高要求。

深中通道。(资料图片)记者 缪晓剑 摄

“在全球众多参与竞标的企业中,我们成功中标,这也反映了中山智造的实力。”盛年科技副总经理兼营销总监张晓彪透露,该公司因同时具备抗震、隔震、减振三种技术而得到了项目方的青睐。

盛年科技是专业从事抗震减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7月创建周福霖院士工作站。2022年12月,盛年科技中标深中通道项目非结构建设——桥段及沉管隧道内的机电管线抗震支撑系统以及机电设备抗震减振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指导工作,成为中山唯一一家参与深中通道国家工程建设的生产企业。

盛年科技副总经理吴道禹介绍,接下任务后,公司便快马加鞭全力赶进度。2023年1月,公司供应了第一批支撑系统产品,用于深中通道隧道、西人工岛、东人工岛、桥梁等设备的抗震。2023年,公司还供应了项目的机电设备(变压器)、空调机组减振产品装备,并进行设计、安装。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资料图片)记者 黄艺杰 摄

盛年科技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要先安装好抗震减振装置后才能安装变压器,这样才会起到抗震减振的保护作用。变压器安装完毕后,才能顺利保障整个深中通道项目的全线供电,“当时时间非常紧急,项目组只预留了20多天时间给我们,我们根据设备的参数以及现场施工环境等方面因素来计算选型并确定产品型号,加班加点施工,最终在项目方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工人在隧道安装抗震支架。受访者供图

2024年2月,盛年科技开始为深中通道数据中心(西人工岛数据机房)设备进行隔震设计。数据机房好比人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吴道禹介绍,传统机柜抗震采用的是“硬抗”(即通过加大机柜自身的刚度及锚固件的强度)的方式,而他们的隔震装置采用“弧形轨道+特殊阻尼力滚轮”的构造,以消能减震的办法隔除地震力,对精密设备实行“柔性”保护。“地震发生时,隔震装置上方的机柜只发生了相对较小幅度的平行移动,像打太极一样‘以柔克刚’,从而实现减弱地震冲击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最高可抗9级地震。”吴道禹说。

安装完毕的隧道机电管线抗震支撑系统。受访者供图

这些“黑科技”正是由周福霖院士团队领衔研发的。周福霖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工程结构与工程抗震、隔震、减振控制领域专家。院士团队里的温留汉·黑沙教授曾负责港珠澳大桥的抗震设计,他与盛年科技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联系。“深中通道是百年工程,对方案和产品的要求很高。为此,我们和院士团队联合研发了‘热浸锌+石墨烯’的产品表面复合处理工艺,解决了隔震支撑系统在长期使用中的老化问题,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吴道禹说。

参与制定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盛年科技成立至今,在标准化领域深耕细作,参与制定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462-2023)、《数据中心建设标准》《电子信息设备安装工程抗震技术规范》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目前,企业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2项。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根据国家标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462-2023)要求,设防烈度为7度(含7度)以上地区的A级数据中心机柜和维持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设备应采取隔震措施。吴道禹认为,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业内龙头地位,公司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3月3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计划6月具备通车条件。盛年科技正加快进度,由该公司主导的深中通道机电设备和数据中心防震隔震减振系统安装工作,将于4月全部完成。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