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野生蘑菇中毒!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
发布时间:2024-05-09 来源:中山市场监管

进入夏季,降雨量增大、温度升高,正是野生蘑菇快速生长的时候,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要慎防野生蘑菇中毒。

毒蘑菇的种类

据有关资料统计,有毒蘑菇在我国分布广泛,已知约有400多种,其形状特征和普通蘑菇并无太大差异,中山常见的有白毒伞(致命鹅膏)、大青褶伞(铅绿褶菇)等。专家提醒,目前没有直观鉴别毒蘑菇的方法,通过肉眼和经验难以辨别,极易误采误食而引起中毒。

毒蘑菇的中毒类型

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不等,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如何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最有效防止蘑菇中毒的方法就是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

不幸中毒怎么办?

目前治疗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药,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一旦出现蘑菇中毒症状,催吐是最常用的自我急救方法,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但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有人发生中毒后,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均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保留剩余蘑菇样本或呕吐物,送有关部门鉴定,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订合适治疗方案。


编辑 汪佳  二审 陈彦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