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植绿超27万棵!中山厚植生态底色,全民共绘绿美画卷
发布时间:2024-05-23 来源:中山+

在中山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一场场植树造绿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5月22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扣绿美生态建设,坚持科学规划、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广泛开展“千企万民齐种树”“万棵榕树进乡村”“万棵桑树进田园”“十万果树进农家”等行动,全力打造绿意盎然的城市新景象,有力助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广大群众乡亲参与各类植绿护绿活动超50万人次,种植绿化乔木超27万棵。

镇街、部门、企业
均是植绿增绿“生力军”

5月中旬,中山兴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中集团”)党委发动下属党组织积极响应“我在中山有棵树”植树造绿公益活动的号召,在港口镇中南村主动认种紫花风铃木45株,“绿美兴中林”为当地增绿添彩。截至5月22日,兴中集团累计开展86场次植树活动,种植树木2512棵。

5月15日,兴中集团党委在港口镇中南村开展绿化植树活动。记者 王云 摄

事实上,兴中集团是中山各镇街、部门、企业积极参与“见缝插绿”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中山依托211个乡村振兴促进会和943个党群服务中心,组织新春植树宣讲活动900余场,发动港澳同胞和侨胞1.2万余人、企业1500多家参与乡村绿化,社会各界捐赠支持绿美中山生态建设资金共计3000多万元。例如古镇镇已汇聚社会力量捐资200余万元,种植的绿植超过6万株。又如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种下由辖区内爱心企业认捐认种的铁冬青、桂花、宫粉紫荆等苗木570棵。

“我在中山有棵树”
吸引近5万人次参与

4月23日,中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联合中山市绿化委员会组织开展“我在中山有棵树”公益活动,上线“我在中山有棵树”微信小程序,搭建起“云上”认种、“指尖”植绿、“码上”管护的线上平台,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参与树木认种认养认捐。活动共分为“种植一棵绿树”“认养一棵果树”“保护一棵古树”,现阶段首先推出“种植一棵绿树”活动,各镇街已经组织摸排出第一期可种植苗木约1.7万棵,资金需求超600万元。

近日,“我在中山有棵树”公益活动就在三乡籍港澳同胞的朋友圈、微信群成为热门话题。自活动开展以来,三乡镇积极发动港澳同胞参与公益活动。截至目前,三乡籍港澳同胞捐资6万元,种下“乡贤林”“企业林”“侨爱林”“同心林”4片主题林。

三乡乡贤郭平杰与其他澳门乡亲共同认捐近1万元的桂花和黄花梨,在古鹤村种下一片“乡贤林”。通讯员供图

记者从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活动开展以来,多部门、各镇街通过线上线下各类宣传渠道,发动群众通过“我在中山有棵树”微信小程序认种、认养、捐资,吸引近5万人次参与,募集捐款近300万元,认种树木近8000棵,在全市营造人人植树增绿的浓厚氛围。

“五边”“四旁”绿化初见成效

除此之外,中山推进主题产业园建设与“见缝插绿”协同发展,打造一批绿美示范园区。比如,小榄镇绿金湾产业园改造升级之后,规划建设了超1.6万平方米绿地空间,充分发挥国资企业示范作用,带动各镇街公有企业、集体企业共同参与绿美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十大主题产业园厂房园区道路绿化超110公里,工厂绿化13.5万平方米,复绿工程26.3万平方米,累计种植各类苗木5.7万棵。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吴青苗介绍,围绕“种植一棵绿树”活动,该局将指导全市各镇街摸排植树位置,充分利用“四旁”“五边”和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路边地等,以及政策允许的绿化空间,开展“见白增绿”。目前全市摸排确定近300个点位,计划种植树种有香樟、秋枫、海南红豆、白兰等。后续,各镇街还将继续摸排持续上线新的苗木点位,供市民群众选择。

据统计,中山协同推进“五边”“四旁”绿化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已完成村庄绿化“七个一”建设项目692个,其中公共休闲绿地271处、绿化景观路250条、庭院绿化示范点71批、景观生态林38个,99.55%的行政村(涉农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同时,加强村(社区)周边公园绿地改造提升,把绿美建设打造为群众身边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