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馆吆喝声不断,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表演赛正在进行,虽然其中一队频频“失利”,却赢得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珠三角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联盟特奥篮球邀请赛暨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第二届特奥篮球周活动(以下简称“特奥篮球周”)的开幕式现场,由全国“村BA”总冠军的球员班底组成的沙溪隆腾篮球俱乐部与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女子篮球队带来的表演赛十分“吸睛”,为大家送上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
5月30日-31日,由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主办,广东省智力残疾人体育协会、中山市残疾人体育协会协办的特奥篮球周活动在中山举行。开幕式后,李衍均、刘炜祺等全国“村BA”冠军队球员走到舞台中央,带领来自澳门、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江门和中山的特殊孩子开展投篮、传球、运球和热身运动训练,随后与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女子篮球队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表演赛。
“比赛开始!”开球后,双方队员迅速进入攻守状态。尽管在身高、技巧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这群特殊孩子与球员们都有着一定差距,但孩子们毫不怯场。传球、助攻、投篮……孩子们一次次完美配合,不断冲破球员们的防守,争取投篮机会。当篮球在半空划出一道道弧线,无论进球与否,现场总是一次次报以热烈掌声,整个表演赛高潮迭起。
代表特殊孩子上场的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女子篮球队去年曾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传统特奥女子五人制篮球赛中勇夺铜牌。两支“明星队”的联袂表演传递着中山不断推进残健融合的文明风貌。
看到孩子们在场上又一次精彩表现,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女子篮球队教练高航湿了眼眶。“对于健全人士来说,篮球运动可以是一种爱好、一份职业、一项竞技技能。对这群孩子来说,篮球运动是一种康复和成长。可以帮助他们提升上肢和下肢力量,改善精细运动能力,也能助力他们融入正常生活、绽放光彩。”
高航指着队伍里的雯雯(化名)告诉记者,智力残疾的雯雯今年17岁,2019年刚进篮球队时情绪障碍十分严重,动不动发脾气,拒绝团队协作。进入篮球队训练后,体重更健康、标准,肢体协调能力不断改善,自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锻炼,有望在明年毕业后实现就业。高航表示,去年远赴德国参加比赛后,许多队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变得自信阳光。“这是比奖牌更重要的收获”。

短短一个上午的接触,沙溪隆腾篮球俱乐部的李衍均既感动又兴奋。“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对待训练时的认真,完成动作后的兴奋,就好像看到初中刚接触篮球时的我自己。”李衍均说,如今该俱乐部正借助“村BA”冠军效应,普及学校篮球课后培训,积极开展传帮带。“这群特殊孩子虽在肢体、智力等先天条件有些不一样,但他们对篮球的热爱,不畏困难、跌倒重来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记者了解到,珠三角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联盟是2016年由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牵头成立的,旨在促进珠三角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交流。自成立以来,该联盟成功举办了6届综合性运动会,为残疾孩子提供了走出校园、展示自我、交流历练的机会。
本次特奥篮球周赛事由五人制混合(男、女)特奥篮球赛和个人技术赛两部分组成,吸引了东莞启智学校、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江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深圳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等12个单位派代表参加。
编辑 张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