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分享中山创业故事:营商环境好,政策优惠多
发布时间:2024-06-04 来源:中山+

完成办理居住证、创业拿证、新店开张等流程不到一个月,懒叻食堂创办人、香港演员何俊轩深深感叹“中山速度”,他直言来到中山才发现,创业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难。6月3日,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发展推广宣讲会在中山温泉宾馆举行,三位港澳青年分享了在中山创业的经验和故事。

分享会现场。记者 余兆宇 摄

中山让港澳青年创业梦想成真

曾经在广州、东莞、汕头等地居住过的何俊轩,最后选择扎根中山港口镇青玉立坊,开办一间卖东南亚口味叻沙面为主的餐厅。何俊轩觉得,在中山无论是中山人还是香港人,都会真诚相助,非常有人情味。“希望在每个镇街新开的创业园区都开设分店,让香港青年创业梦想成真。”

何俊轩。记者 余兆宇 摄

“中山这边两年的免租创业政策,对一些低成本创业的港澳青年来说有较大的吸引力。”澳门友恋爱有限公司创始人孙永亮介绍,该公司从2020年开始在澳门从事单身交友领域的创业,现已进入第四个年头。

孙永亮曾经走访考察过多地,发现中山对港澳青年创业政策优惠较多、用工成本相对较低,于是选择回到祖籍地中山。

孙永亮说,澳门中山两地在文化上同根同源、语言上同声同气。中山对港澳青年创业的政策扶持,让他更有信心。“期望企业可以在中山稳健成长,希望创业基地能够成为港澳人企业的避风港、创业导师成为创业路上的指路明灯。”

孙永亮。记者 余兆宇 摄

“不光是中山人,整个大湾区,对新奇饮食文化接受度较高。”在东区街道假日广场开设第一家汉堡店的香港青年吴凌峰,盛赞中山对餐饮口味的强大包容性,营商环境非常理想。

在中山五年,吴凌峰谈到:“和香港最不同的地方,是生活节奏和品质不一样,在香港生活节奏很快;中山相对多了一些人情味,可以有更多生活质量上的提高。大家可以更好地平衡生活和事业。”自从在中山开了餐厅后,吴凌峰认识了更多餐饮业朋友。未来,吴凌峰期望在中山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吴凌峰。记者 余兆宇 摄

中山吸引港资企业超5500家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陈洁玲在宣讲会致辞中说,香港与中山一直渊源深厚。自改革开放以来,两地经贸关系非常密切,不少港企、港人都选择在中山投资兴业。目前,中山外商直接投资额中超60%为港资,为中山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洁玲说,中山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发展,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而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地位,特别是在金融、创科、商贸、知识产权、法律、会计、工程等不同专业领域更享有明显优势。陈洁玲谈到:“未来,香港可以与中山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充分发挥香港‘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角色,以鼓励和支持中山的人才和企业,通过香港寻求新路向,拓展新业务,开辟新市场,共同提升香港与中山相关产业的发展,互利共赢。”

“香港与中山一直关系密切,中山的港资企业累计超过5500家。我相信今天的宣讲会一定令两地的朋友满载而归。”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苏惠思介绍,香港驻粤办大力推动青年发展,由创业、就业、实习以至交流,在内地政府和业界的支持下,在大湾区做了大量工作。驻粤办期望更多人积极参与新一期特区政府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聘用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工作,为青年提供了大湾区的机会,同时也为企业物色人才。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创业科科长何凌川介绍,自2018年7月28日起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港澳居民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凭居住证或港澳人员来往内地通行证办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其中中山给予就业创业补贴政策方面,毕业2年内实现灵活就业的港澳籍高校毕业生,每月按300元标准给予补贴,最长不超过3年;参加香港特区组织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香港青年,补贴标准为2000元每月,最长不超过18个月。

创业补贴方面,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内地学校(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的港澳籍学生、毕业5年内的国外或港澳台高校的港澳籍学生、所创办企业属于驿道客栈、民宿、农家乐的港澳籍学生,成功创办初创企业(在中山市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办理其他法定注册登记3年内,本人为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办理创业登记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一次性资助10000元。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