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第27年。记者从中山海关获悉,自回归以来,该关监管供港鲜活水产品累计已超过55万吨,有力地保障了香港“菜篮子”安全。
据了解,中山是全国最大的供港鲜活水产品生产基地,供港水产品注册养殖基地达36个。

“前两天我们刚出了一批约10吨重的新鲜淡水鱼到香港。”位于中山小榄的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宝平中转场里,塘鱼部经理丁红亮正忙着指挥工人们分装淡水鱼,她告诉记者,每次出口前,中山海关关员会根据单证仔细核对货物信息,检查活鱼健康状况及装载情况,开展供港活鱼出口前监管。
为保障鲜活水产品安全稳定供应,中山海关实行多项创新举措,建立起一套严格、高效的监管体系,不断加强对注册养殖场的日常监管、疫病监测和安全风险抽样检测。同时,中山海关还运用智能化手段,建立信息化监管机制,实现水产品全链条监管。
针对鲜活产品通关时效性要求高的特点,中山海关不断优化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我们持续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实施多项通关便利化措施,支持鲜活农产品‘5+2’‘7×24小时’通关,积极推广出口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自助打印,保障鲜活水产品抢‘鲜’供港。”中山海关驻石岐办事处查检一科科长潘星介绍说。
丁红亮表示,随着海关不断创新监管措施,产品通关也越来越顺畅,自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平均每车鱼可节省两小时运输时间。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