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港海关因“货”制宜灵活监管,保障供港物资高效通关
发布时间:2024-07-04 来源:中山+

“使用‘集改散’模式,不但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还省去了集装箱的租金和装卸费,按照每艘船装载60个集装箱计算,每个航次可以节约运输成本约12万元。”香港机场水泥砂砖供应商负责人袁志和高兴地说。7月4日,记者从拱北海关所属中山港海关获悉,今年1-6月,该关累计监管出口建筑构件等大型供港物资213批次、重15.5万吨,通过“集改散”这种灵活的监管模式,有效保障了供港物资高效通关。

所谓“集改散”,就是将原本使用集装箱装运的方式转变为将散件打包后直接在船边吊装上船,在码头设置指定堆场供出口企业打包散件,再通过加装监管视频、外出监管等方式防控风险。

中山港海关监管三科罗诗龙副科长表示,与传统作业模式相比,“集改散”模式既满足了件杂货吊装出口监管要求,又不影响码头泊位利用效能,还减少了作业环节中的货物损耗,兼顾了安全与效益。

中山港海关关员监管水泥砂砖件装船出口。通讯员 罗诗龙 摄

日前,在中山港海关监管下,1445吨水泥砂砖通过“集改散”模式被吊装上“岐机938”号船舶,经中山港中外运码头发往香港,未来将被用于香港机场二期跑道工程建设。

据悉,今年以来,中山港海关大力实施“智关强国”行动,创新监管模式,保障供港民生物资安全稳定供应。

为便利香港地铁维修用钢轨顺利出口,中山港海关在监管场所开辟临时作业区域,保证钢轨出口前完成除锈、防锈、美饰等步骤后装船,采用“铁公海”多式联运模式,从四川攀枝花经铁路运到中山市黄圃货运站,再通过拖车运进黄圃港,最后经水路发往香港。

针对香港土木工程建设用履带起重机体积大、重量重,反复装卸作业难度高的难题,中山港海关量身定制水路运输监管方案,结合“外出监管”,企业可租用船舶在自家厂区码头装载货物,再经水路运输至神湾港报关出境,节省了60%左右的运输成本。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