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2024年中山市暑期文化推广活动暨“广·深·中”共读交流会在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举行。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妇女联合会、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深圳图书馆、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湾区图书馆)、中山纪念图书馆等有关部门领导及青少年代表共同开启“绿色暑假·缤纷文化”2024年中山市暑期文化推广活动。
今年“绿色暑假·缤纷文化”2024年中山市暑期文化活动,围绕“艺术暑假行”“书香暑假行”“乡村暑假行”“健康暑假行”四大板块,共265项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体活动,覆盖全市、贯穿整个暑期。
作为“绿色暑假·缤纷文化”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广·深·中”共读交流会邀请了三地儿童作家、学者和知名阅读推广人,聚焦深中通道通车重要历史时刻,以书页为舟,文化为帆,精选具有城市特色的儿童读物进行解读,以对话的形式推广儿童阅读及公共阅读空间,漫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并针对“家长如何陪伴儿童阅读”等问题,为家长、孩子答疑支招。

漫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
共读交流会促湾区阅读推广同频发展
当代诗人、小说家、儿童诗歌教育推动者周瑟瑟表示,广州、深圳、中山三个城市的城市形态各异,阅读的形态也会不一样,共读交流会将几个城市融合起来,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如阅读推广方面,深圳的经验是政府主导为主,政府扶持的公益机构比较多,中山、广州可以借鉴这种公益阅读教育模式。
“儿童小说能承载非常多的东西,这有点像我们的深中通道,它不仅仅是一座桥、一个隧道、一节公路,而是一个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连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沟通珠三角的诸多城市,使珠江口东西两岸进入‘半小时生活圈’。”儿童文学作家段亚芳表示,儿童小说对于孩子而言,是精神上的“大餐”,它像深中通道一样,糅合了丰富的元素。
段亚芳以其作品《我的猫王克里特猫走了》举例,书中至少有四个层次的阅读价值:第一层,孩子们喜欢的小猫小狗小鸟的故事;第二层,优美的语句和文辞;第三层,生活的常识;第四层,哲学和思想的启蒙。“由于容量的关系,这四层境界好的儿童小说基本都可以做到,但只有极少数优秀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能做到。”
资深媒体人、中山市金牌阅读推广人冷启迪表示,中山在儿童阅读方面很早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实践,除了中山纪念图书馆打造的“童心故事会”“喜阅少年”等亲子阅读品牌活动,在民间也有很多绘本馆,政府和民间合力推动儿童阅读。此外中山在阅读氛围营造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从最初的农家书屋到中山书房,再到香山书房,不断为市民阅读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也感染和影响更多人热爱阅读。
“城市共读交流会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让热爱读书的人走在一起,互相鼓励,交流关于阅读和阅读推广的经验。”冷启迪认为,随着深中通道的通车,中山和深圳的文化交流会越来越多。深圳是一座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在阅读推广方面,尤其是儿童阅读推广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深圳福田区有专门的儿童文学院,很多老师、儿童文学作家常年驻场引导孩子们阅读和文学创作,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希望将这些资源引入到中山。”
嘉宾支招如何陪伴儿童阅读
现场家长大呼“受益匪浅”
“家长如何陪伴儿童阅读”“儿童如何进行自主阅读”“如何辨别优质儿童文学小说”……现场互动问答环节,家长们踊跃提问,三位嘉宾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我觉得不必夸大阅读它本身的意义。”冷启迪认为,阅读就像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东西。在一个家庭里,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热爱阅读,当家长把很多的时间用在看书,孩子也会直接被家长的行为所影响。
冷启迪表示,孩子的阅读也是分时段的,在低龄阶段需要家长的陪伴,当孩子可以自主阅读时,需要家长给一些推荐。“当孩子有了自主阅读能力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会挑选,这时候孩子阅读容易‘挑食’,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内容比较浅显、图画比较多的书,这时家长可能要通过‘桥梁书’的手段,让他们慢慢开始一些深度、长篇的阅读。”
针对家长们提出“如何辨别优质儿童小说”这一问题,段亚芳曾与不少家长进行交流、探讨。段亚芳表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孟宪明曾经给出了一个方法——孩子在阅读以后,是否发生了改变。改变有两种,读了之后孩子更加浮躁,那不好。读了之后,孩子变得安静,爱思考,甚至愿意和父母交流书中的故事、情感,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说明这是一本好书。“如果孩子没有主动分享,父母可以试探性地问这本书如何,孩子能说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我们就能判断这是一本好书。”
活动现场,中山纪念图书馆辅导教育部苏叶介绍了2024年“品读湾区”9+2城市悦读之旅活动的基本概况及相关阅读推广活动。苏叶表示,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也为湾区城市间架起了一座精神、文化互通的“桥梁”。
苏叶介绍,为了帮助青少年儿童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中山纪念图书馆将于8月3日至9月15日开启“书房探秘 书海奇遇”之旅活动,招募2000名4-18岁的阅读挑战者,挑战内容分为“书海阅读”“书海借阅”“书房探秘”,活动在中山纪念图书馆、各镇街图书分馆、相关香山书房开展。完成以上三项任务的挑战者将获得“阅读挑战达人”证书、纪念章及香山书房文创物品。“欢迎大湾区的青少年儿童,一起来中山参与这项有趣的阅读活动。”苏叶代表中山纪念图书馆向大湾区的青少年儿童发出诚挚邀请。
观点
周瑟瑟:
每个孩子都是诗人 孩子说的话就是诗
“我认为儿童,尤其是低龄幼儿,他无意识说的话、眼睛看到的都是诗。”周瑟瑟在为“05后”天才小诗人姜二嫚和姐姐姜馨贺的诗集《雪地上的羊》作序时写道:“儿童的思维、观察、语言就是现代诗最初的样子。”
周瑟瑟表示,我们需要向儿童学习怎么写诗,而不是去教儿童写诗,我们是通过儿童的思维方式,儿童的眼睛,儿童的表情,从他们身上找到诗歌那种最原始、最干净、最纯粹的感觉。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周瑟瑟表示,经过现代教育之后,成人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事物的描述更多的是一套知识体系的反应。而婴幼儿,尤其是最早开始说话、三四岁的孩子,他们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面对新鲜的事物,只是将人脑的第一反应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是最真实的感觉,也是孩子们最纯粹的观察力、想象力。
周瑟瑟表示,家长可以尽可能地去引导孩子说诗,而不是写诗,写的行为过程是一个笔和纸的关系,而说的过程往往更能反映出孩子最真实的情感。“就像当年记者采访胡适,记者问他什么是新诗,胡适回答道,‘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