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孙中山研究院(中山)主办,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承办、中山市台湾事务局协办的“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第八届孙中山研究青年研习营结束了为期5天的授课与研讨,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顺利闭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大学伟长学者廖大伟教授作为导师全程参加了本届研习营。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廖大伟重申了孙中山先生的问题意识是超前的、是世界性的,阐述了香山人对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认为香山文化在早期某种程度上引领了海派文化,海派文化中有香山文化的基因。“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同为经济社会开放发展的‘窗口’,不断探讨香山文化和海派文化之间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加强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廖大伟说。

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
◊中山日报:今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100周年,此次孙中山研究青年研习营的主题也是“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视域下,您如何理解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
♦廖大伟:“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这个主题是非常具有发展性、时代性的,也是红色文化的选题之一。从本质和方向上来说,孙中山先生与中国共产党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愿望高度一致,并且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恢宏史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评价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成功后不久又失败了,但它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使得中国人民有可能进一步找到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逐渐迎来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虽人数不多,但富于朝气活力和进步思想,孙中山先生格外重视这一点。可以说,孙中山先生的这份重视,为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迅速成长壮大并在重要舞台上发挥作用提供了助力;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也积极伸出援手,帮助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迅速发展。可以说,双方相辅相成,一脉相承。
再后来,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继承他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应该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孙中山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
可如何着手
◊中山日报:您曾指出孙中山先生的问题意识是超前的,也是世界性的。如果我们就“孙中山与习近平文化思想”展开研究,您建议可从哪些方面着手?
♦廖大伟:首先这是两个时代的思想接续。孙中山是一个“国际人”,他一生中的大半时间都在海外,具有广阔的国际眼光。但孙中山所看到的,是百年前世界的样子;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基于新时代实践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升华,意味着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
孙中山先生既强调学习,又看重传统。他清醒地意识到国与国之间社会文化的差别,主张要将西方国家好的东西、好的文化“拿过来”,经过在地化改造,最终为我所用,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所服务。他不是盲目地学习,更不是全盘地西化,他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评价孙中山先生“具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不泥古、不守旧、不崇洋、不媚外”,他从坎坷人生经历和长期斗争实践中得出一个道理,就是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孙中山先生之间,具有传承创新关系。无论从历史的脉络还是现实的要求来看,文化思想都需要传承并加以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告诉我们要立足历史和当代实践,不盲从各种教条、不照搬外国理论,坚持走自己的路;又从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特别是结合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系统的文化思想,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近代的买办或创办实业
对今天是否有现实影响
◊中山日报:在中国近代史上,大批中山(香山)人去到上海从事买办,或创办实业。这些经济往来在今天是否仍有现实影响?
♦廖大伟:上海开埠后,全国各地移民来到上海,其中包括大批思想开放、敢为人先的香山人。他们中有商人,有官员,有文化艺术人才,不少人在上海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对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贡献尤为突出。首先是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香山人,通过与西方商人打交道,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实业,为中国早期工业化作出贡献。同样由香山籍商人创办的“四大百货”,给当时的上海人带来了新的购物体验和生活方式。不只经济,还有萧友梅、阮玲玉等家喻户晓的文艺名人,都对上海人的文化审美带来重要影响。可以说,当时的香山人在上海是走在前列、引领时尚的群体。
我们今天所讲的海派文化和香山文化都属于地方文化,但两种文化之间紧密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说,香山文化曾是海派文化的先导,海派文化中有香山文化的基因。这种现象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开放“窗口”、经济引擎、辐射带动和改革示范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我们更有必要加强香山文化和海派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探讨两种文化之间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相互取长补短,让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