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朗街道23个不可移动文物岁修项目已全部完成修缮

2024-08-29 中山+

记者8月29日获悉,南朗街道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24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03处,除去孙中山故居管理的文物,符合文物岁修规定的共有90处。经上级筛选出符合补助条件的不可移动文物岁修项目23个。目前,23个项目的修缮已经全部完成。

南朗街道榄边村南塘简氏大宗祠是完成岁修的23个项目之一。该祠堂始建于1723年,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其过梁一侧开裂、多处瓦屋面漏水、墙面霉变、门扇漆面也脱落严重。如不及时进行保养维护,祠堂多处木结构会因渗水逐步朽化。

经了解,南塘简氏大宗祠曾于2002年由村民捐款修缮过,此后未进行过修缮保养。文物岁修制度的实施,补齐了村集体文物保养维护的资金短板,通过岁修维养,祠堂漏雨现象得到处理、门扇得以修复、墙面污渍得到清理,改善了文物依存环境,避免将来可能需要的大修大补。

南朗街道榄边村建于清代的茶西西园闸门同样顺利完成岁修。“文物建筑年代久远,部分长期无人居住,出现蛀蚀、漏水等现象。”南朗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江透露,由于没有及时的利益回报,加之修缮费用较高,管理者普遍修缮意愿不高。岁修制度实施以来,资金问题得以解决,不少文物都得到了妥善修缮。

茶西西园闸门岁修前。通讯员供图
茶西西园闸门岁修后。通讯员供图

记者了解到,2023年,南朗街道申请岁修补助资金130万元,用于文物的白蚁防治、杂草清理、灭火器更换等。“岁修制度通过解决文物建筑‘小病害’,有效避免了小病拖成大病、小修拖成大修。”刘江说。接下来,南朗街道将持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促进文旅融合,提升古建筑的现实价值,使不可移动文物等文化遗产串珠成链,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编辑 汪佳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查九星

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刘剑青 杨静
责任编辑:新闻编辑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新浪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