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委宣传部出品的广播剧《放歌伶仃洋》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精品展播连续剧特别推荐,这是我市广播剧创作的一大突破,也是近年来中山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推进“文化兴城”建设的成果之一。
广播剧《放歌伶仃洋》作为一部围绕深中通道建设重大主题创作的现实题材作品,塑造了具有代表性和艺术性的深中通道建设者形象,抓住伶仃洋大桥合龙、主线贯通等重要节点,以“小切口”展现建设者迎难而上的感人事迹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科普教育价值。
今年以来,广播剧《放歌伶仃洋》分别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台、广东广播电视台交通之声、城市之声和中山广播电视台综合频率播出。
深中通道
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当今世界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
跨海集群工程
历时八年
世界首例双向8车道
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32个管节
经过我国创新工艺智能浇筑
将原本一节沉管需时七八个月
缩至一个月
让我国在世界沉管隧道领域
从跟跑、并跑变成了领跑
伶仃洋大桥主跨1666米
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
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可抵御17级台风
打破外国权威关于伶仃洋大桥
无法抵御超强台风的论断
建成后深圳和中山进入
“半小时生活圈”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的蓬勃发展
故事梗概
三集广播连续剧《放歌伶仃洋》讲述的是“深中通道”一众建设者,为打通“深中通道”建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特别是面对某些西方国家在技术上的“卡脖子”,而勇攀世界桥梁高峰的故事。剧中总工程师高翔的原型,就是在去年在北京召开的“国家总工程师”表彰大会上,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的宋神友。他是15000名“深中通道”建设者的一个缩影,展现了“深中通道”就像一条横跨的绚丽彩虹,连接着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明天与未来。
《放歌伶仃洋》
如何展现这个奇迹?
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宏伟的工业工程题材,错综复杂的现场状况,难度极高的工程设计,广播剧要如何用声音去展现实况现场?如何将复杂的局面声音化?经过出品单位和众多专家的讨论建议,最终决定将展现形式回归到广播剧艺术本体上——用人物讲故事。

“深中通道”,是跨越伶仃洋、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跨海大桥。深圳和中山,直线距离只有24公里。没有深中通道,深圳和中山两地间的通行只能绕道,要走两个多小时;如果走虎门大桥,顺利的话时间会节省,如果遭遇堵车,那可能会误了大事。广播连续剧《放歌伶仃洋》正是从这里切入的,讲述了总工程师高翔一家人以及高家与深中通道千丝万缕的联系。

确立贯穿全剧的关键人物
见证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接续诞生
编剧熊生民认为,建构一个广播剧,首先要设定一个叙事脉络,或曰故事驱动线。剧本恰到好处地设计了老一辈桥梁建筑师高枫这一角色,他参加过“南兴大桥”建设,十几年后,他的儿子高翔又成为深中通道总工程师,这一父子关系纽带很自然地把故事引入在建项目的核心——两代人共同见证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接续诞生。
剧中展示的每一份情感,都有一个闭环故事,发散开去,又支撑起一个更大的“大桥情”的故事轮廓线。从一个家庭,演绎出三个家庭;三个家庭,辐射千家万户;千家万户,撑起湾区的一片天。
可以说,高枫角色的设定,铆住了一个“情”字,它犹如解放战争挺进中原的一颗棋子,盘活了全局,使全剧收放自如,不仅能顺利地进入典型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构建了故事之间的逻辑连接、情感连接,“只要桥梁一动,那所有连着的家家户户都要跟着动。”让受众着实感悟到人物交流的亲切感、真实感并为之共鸣,达到儿女情、夫妻情、大桥情三情相牵、江海同关的艺术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一号”人物总工程师高翔的原型,是在2023年于北京召开的“国家总工程师”表彰大会上,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的宋神友。他是15000名“深中通道”建设者的一个缩影,展现了“深中通道”就像一条横跨的绚丽彩虹,连接着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明天与未来。

在广播连续剧《放歌伶仃洋》里,强调在忠实原型的基础上,着重描写了深中通道总工程师高翔,在攻克跨海通道建设中一个又一个“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中,表现出他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爱党爱国、服务人民、敬业奉献、严谨笃实等崇高追求和宝贵精神;着重描写从设计蓝图到跃然海面的13年里,总工程师高翔和深中通道因为一次次的难题和碰撞,成就了一次次的成长和超越;每当哪里的设计预到瓶颈,或者任何地方遇到任何困难,他总能够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力挽狂澜,推动项目继续前进。
落子有声
大写深中通道工程的创新和宏大
三集广播连续剧《放歌伶仃洋》从策划到完稿,编剧用时近一年,几易其稿,对如何运用广播剧艺术形式表现重大工业工程题材、着力塑造建设者英雄形象、让听众走进英雄内心世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里面不仅展现了儿女情、夫妻情、大桥情,三情相牵,还以广播剧的艺术形式,用声音再现筑造深中通道辉煌,展示建设者开拓创新勇毅前行的风采。
深中通道建设,标志着我国工程制造业发生了整体性、历史性变迁,成为我国又一座值得骄傲的科技丰碑。作为展示新时代国家重点建设成就的广播剧——《放歌伶仃洋》将深中通道所创造的多项科技成果,从速度、跨度、精度、力度、温度等多个维度加以呈现,成功诠释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飞跃发展与不凡成就,使听众真切感受到了这些成就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撑起了大国底气,彰显了中国气派,挺起了民族脊梁。
这部剧以礼赞大国制造,颂扬建设者为己任,较好诠释了“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的主题。其结构安排合理,剧情推动有力,细节铺陈缜密,叙事疏密相间,张弛有序,酣畅淋漓,是一部成功的现实题材力作。剧中既有对新时代奋进史、大湾区建设史的写意式描摹,也有对生命个体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事业与情感状况的具体写真,情牵龙脉国运,关乎民族兴衰,形成了国家与湾区、大国工程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同频共振。正是“大美水湾瑶琴,潮涌十一城砧。城里月光洒满,海上妈阁情深。同心谱写三江曲,万家灯火映甘霖。策马临江南海望,披风戴月醉光阴。”


“深中通道”小百科:
深中通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境内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广州市南沙区的建设中大桥,东起深圳市宝安区鹤洲立交,西至中山市横门枢纽,全长24千米,其中有6.8千米长的沉管隧道;深中通道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深圳—岑溪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2518)的组成部分。其中西人工岛是实现桥隧转换的关键枢纽工程,是世界上钢圆筒围壁形成的最大人工岛,通过自主研发的联动锤组同频震动,刷新了快速成岛的世界纪录。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慧